百词典

《郑子家告赵宣子》

时间: 2025-05-06 02:00:33

诗句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

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

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

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

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

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

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33

诗词名称: 郑子家告赵宣子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白话文翻译:

晋国的君主在扈地召集了诸侯,平定了宋国。因此晋国君主没有见郑国的国君,认为他对楚国心存二心。郑子家向晋国发书告知赵宣子:我的君主即位三年,曾召蔡国的国君为其事务。九月,蔡国国君来到我城中,但因侯宣多的缘故,我的君主未能与蔡国国君同行。十一月,侯宣多被削减,跟随蔡国国君朝见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助我君请求陈国君在楚国朝见各国君主。十四年七月,我的君主再次朝见,处理陈国的事务。十五年五月,陈国君从我城前往朝见各国。在往年正月,烛之武前往朝见夷国。八月,我的君主又前往朝见。因陈蔡二国靠近楚国,而我不敢二心,这是我城的缘故。虽然我城在事君方面,何以不能免去困境?在位期间,一朝见于襄,而再见于君,夷国和孤国的二三臣,在绛地相继相见。虽然我国小,却不应被轻视。如今大国说我未能实现志向,我城已经灭亡,无法再加。古人有言:畏惧头尾,身在何处?又说:鹿死不择音。小国事大国,德行,若不德行,则如鹿被宰。铤而走险,急切间如何选择?命运无极,亦知必亡。将要悉心赋税以应待于鱼,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见齐国四年,为齐国侵蔡,亦在楚国获得成效。身处大国之间而随从强者,岂有罪?若大国不图谋,则无处可逃。晋国的巩朔在郑国行成,而赵国的穿公以池为质。


注释:

  • 郑子家:郑国的家族,代表郑国的国君。
  • 侯宣多:可能是某位地方权贵,影响了郑国与蔡国的关系。
  • :朝见,指赴国君处行礼或汇报。
  • 夷与孤:指夷国和孤国的国家关系。
  • 铤而走险:比喻在绝境中冒险行事。
  • 鹿死不择音:比喻处于困境时,不再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以《左传》而闻名。他的作品以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郑子家告赵宣子》写于春秋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复杂,战争频繁,郑国作为小国面临着大国的压力,表达了小国对于大国政治的无奈与屈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处境,郑子家通过书信向赵宣子阐述了郑国与蔡国、陈国的复杂关系,以及郑国在大国压力下的无奈与妥协。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游戏及其带来的困扰。

郑国的国君虽然地位卑微,却努力寻求与强国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小国在大国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左丘明通过细腻的历史叙述,展示了权力与利益的斗争,表达了对小国处境的同情与理解。整首诗在语言上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使得诗意更加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晋国在扈地招集各国,目的是为了平定宋国。
  •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由于郑国被怀疑与楚国有二心,晋国的君主未与郑国国君会面。
  •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郑国派人写信给赵宣子,说明自己国家的情况。
  •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郑国国君在位三年,曾召蔡国国君前来,进行合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小国与大国的对比,突显小国的无奈与屈从。
  • 典故引用:使用古人的智慧和历史事件,增强了论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郑国的处境,反映了小国在大国面前的复杂关系,表现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生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侯:象征着各国之间的关系与权力斗争。
  • 朝见:体现了对权力的依附与尊重。
  • 鹿与音:象征着小国在大国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子家向谁发书告知情况?

    • A. 晋国君主
    • B. 赵宣子
    • C. 蔡国国君
    • D. 陈国国君
  2. 郑国在与大国关系中所体现的情感是:

    • A. 自信
    • B. 无奈
    • C. 强势
    • D. 绝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左传》
  • 《史记》

诗词对比:

与《春秋》中的其他篇章相比,郑子家告赵宣子的语言更加细腻,情感更加复杂,展现了小国在大国之间的生存智慧与策略。


参考资料:

  • 《左丘明传》
  • 《春秋大义》
  • 《古代历史与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过 又一颂别赵使君 又七言 有客问予每日何事客退赋此 游西山 幽居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忆故庐 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 和张叔靖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飞舃 釆字旁的字 明推暗就 不蔓不支 豺狼横道 独木不成林 缶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煎扰 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舍身为国 伙勇 衣字旁的字 推究根源 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暴忽 包含镌的词语有哪些 疏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