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戊辰书事》

时间: 2025-08-05 06:51:27

诗句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51:27

原文展示:

戊辰书事
作者: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春衫,
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
剩栽桑树养吴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他希望能有一件春天的衣衫,但如今却要用百万缣来和敌人和解。从今往后,他不再在西湖边插柳,而是打算栽种桑树来养蚕。

注释:

字词注释:

  • 戊辰:指的是农历的戊辰年,通常作为特定历史事件的标记。
  • 春衫:春天穿的衣服,象征着温暖和宁静。
  • 和戎:与敌人和解,结束战争。
  • 百万缣:指大量的绸缎,象征着战争的代价。
  • 西湖:指的是杭州著名的湖泊,通常与美丽的春天和宁静的生活相联系。
  • 插柳:传统习俗,象征春天的到来。
  • 桑树:养蚕的树,象征着经济的繁荣与和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插柳:古代在春天插柳以祈求平安和顺利,诗人提到不再插柳,表达了对战争的失望与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词人,因其作品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戊辰年,正值宋代与金朝的冲突频繁时期,诗人借用诗歌表达对战乱的厌倦与渴望和平的情感。

诗歌鉴赏:

《戊辰书事》是一首具有鲜明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中通过“安得有春衫”这一句,引出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今岁和戎百万缣”,则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战争的代价不仅是人命,还有物质的消耗。“百万缣”不仅是对和平的渴望,更是对无辜生命与财富的思考。最后两句中,诗人表示不再在西湖边插柳,转而栽种桑树,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诗人在情感上的真挚,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怀古之作,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人安得有春衫:诗人感叹自己何以没有春衫,暗示对温暖、和谐生活的渴望。
  2. 今岁和戎百万缣:当下却要用大量财富来换取和平,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与代价。
  3. 从此西湖休插柳:不再在西湖边进行春天的习俗,暗示对过去的告别。
  4. 剩栽桑树养吴蚕:转而栽种桑树,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春衫与百万缣,展示出和平与战争的强烈对立。
  • 象征:春衫象征温暖生活,桑树象征经济繁荣与和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温暖、宁静的生活。
  • 百万缣:象征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
  • 西湖:象征美好的过往与平和的生活。
  • 桑树:象征着经济的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春天穿上什么衣服?

    • A. 春衫
    • B. 秋衣
    • C. 冬衣
  2. 诗中提到用什么来和敌人和解?

    • A. 白银
    • B. 百万缣
    • C. 金子
  3. 诗人打算停止什么传统活动?

    • A. 插柳
    • B. 赏花
    • C. 祭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刘克庄在《戊辰书事》中对和平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永遇乐(寿叶枢密) 水调歌头(和平湖) 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 醉蓬来(同前) 城南宴 秋晚度废关 时有馈鹧鸪者畜之不飞不鸣慨然赋之 游草堂谒少陵石刻像 和赵阅道游海云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鸣剑抵掌 易结尾的成语 上系 无人不晓 嘟嘟哝哝 踤蓄 谕指 干酒嗜音 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判若天渊 旧墟 瓜字旁的字 染风习俗 衣字旁的字 包含星的成语 包含绸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