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浮梁》

时间: 2025-05-01 12:18:16

诗句

大滩石如林,小滩石如櫱。

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

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

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

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

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8:16

原文展示

浮梁
作者:范成大

大滩石如林,小滩石如櫱。
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
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
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
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
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水中的景象。大滩上石头密集如林,小滩上的石头则像小树丛。船在水中颠簸,划桨时水声清脆。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浅滩,七八个时辰才得以渡过。船行曲折,幸而安然脱险,已经让我的鬓发白了。我家在五湖之间,船只在水面上如同贴着广阔的天空。行船的时候不要迷失方向,不要漂得太远,快些回家去看那泛着花月的水面。

注释

  • 大滩石如林:大水滩上的石头密集得像树林一样。
  • 小滩石如櫱:小水滩上的石头像小树丛。
  • 微生抛掷过:指小船在水中颠簸、摇晃。
  • 两桨砉将割:划桨时发出的水声。
  • 食顷:时间单位,表示短暂的时间。
  • 崎岖幸脱免:形容行船过程中曲折艰难,能够安全渡过的庆幸。
  • 镜面贴天阔:形容水面平静,像镜子一样,天空的倒影显得广阔无边。
  • 归欤泛花月:希望能回到家乡,欣赏花月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弼,号仲明,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浮梁》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愈发强烈。此诗描述了他在水上行舟的经历,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浮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水乡的美景,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以“石如林,小滩石如櫱”引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滩的景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以“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描绘了行舟过程中的摇晃与不易,生动地传达了水上的艰险与乐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则展现了他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尤其是那种如镜子般平静的湖面,令人心驰神往。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滩石如林: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大水滩上石头的密集。
  2. 小滩石如櫱:继续使用比喻,强调小水滩的自然景象。
  3. 微生抛掷过:描绘船行水中的曲折与颠簸。
  4. 两桨砉将割:展示划桨时的水声,增添动感。
  5. 一滩复一滩:反复强调航行的艰辛与漫长。
  6. 食顷经七八:表达时间的消逝与旅途的劳累。
  7. 崎岖幸脱免:展现行舟过程中的惊险与庆幸。
  8. 已足凋鬓发:表现因舟行艰辛而导致的白发。
  9. 我家五湖船:回归家乡,表达归属感。
  10. 镜面贴天阔:描绘湖面的宁静与开阔。
  11. 行迷勿浪远:提醒航行要小心,不要迷失方向。
  12. 归欤泛花月:抒发对回家的渴望与对美景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滩石如林”,通过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通过“砉将割”赋予了水声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舟行于水的艰难与美好,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属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坚固与不变,暗示人生旅途中的艰难。
  2.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代表诗人在生活中的曲折与追求。
  3. :象征旅途与归属,体现诗人的归乡情结。
  4. 镜面:象征宁静与和谐,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滩石如林”中的“大滩”指的是什么?

    • A. 大面积的水域
    • B. 大量的石头
    • C. 大片的树林
    • D. 大江大河
  2. 诗人对舟行的心情是?

    • A. 无聊
    • B. 迷茫
    • C. 轻松
    • D. 期待
  3. “镜面贴天阔”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平静的湖面
    • B. 急流的河水
    • C. 波涛汹涌的海洋
    • D. 乱石滩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思乡情绪。
  • 《夜泊牛津口》(李白):反映了远行与归属的思考。
  • 《江南春》(杜甫):同样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浮梁》: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前者在月夜中思乡,后者则在水上行舟中感受归属。
  • 《夜泊牛津口》与《浮梁》:两者都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归家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用韵酬行甫平山之约 除夜 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 其二 次韵章太博迁匠丞不入 立春日雷 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 其一 次韵郑佥判 其七 雪后梅边 方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粗风暴雨 毛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隔结尾的成语 明月与砾同囊 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正库 成年古代 一家一火 气字旁的字 九闺 攀高枝儿 砯碣 同字框的字 硁硁之信 虎字头的字 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齐整如一 包含样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