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不开牡丹》

时间: 2025-04-26 10:04:34

诗句

一种仙根自洛阳,春深何事不花生。

芳心未必全羞涩,犹恨东风用力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4:34

原文展示

咏不开牡丹
作者: 陈著 〔宋代〕

一种仙根自洛阳,
春深何事不花生。
芳心未必全羞涩,
犹恨东风用力轻。

白话文翻译

一种仙根来自洛阳,
春天已经深了,为什么不让花儿开放呢?
她的芳心未必完全羞涩,
只是恨东风轻轻地对待她。

注释

字词注释:

  1. 仙根:指牡丹的根,形容其高贵和灵气。
  2. 洛阳:古都,牡丹的故乡,象征着美丽和繁华。
  3. 芳心:指花的心情或状态。
  4. 羞涩:指花的含苞待放,似乎害羞不愿开放。
  5.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牡丹自古以来被誉为“花王”,象征着富贵、繁荣。在诗中提到洛阳,意味着牡丹的高贵和美丽,表达了对牡丹花开迟缓的惋惜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值牡丹花开之际,诗人借牡丹之美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不开牡丹》以牡丹花为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通过“仙根”和“洛阳”的引入,赋予牡丹一种高贵的气质,象征着一种理想中的美。随着春天的深入,牡丹虽有潜在的美丽,却因东风的轻柔而未能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隐喻。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尽管内心渴望绽放,却因外界的轻视而迟迟不开。

诗中最后一句“犹恨东风用力轻”,传达了对春天温柔的渴望与深秋的焦急,显得十分生动。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美。这首诗的意境在于对生命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种仙根自洛阳:用“仙根”形容牡丹,强调其独特和高贵;洛阳是牡丹的故乡,表明其文化背景。
  2. 春深何事不花生:春天已经深了,指牡丹却迟迟不开,表达了诗人对花开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芳心未必全羞涩:暗示牡丹虽然含苞待放,但并非完全害羞,说明其内在的美丽和潜力。
  4. 犹恨东风用力轻:表达了对东风轻柔的无奈,仿佛在说,牡丹并不怕风,而是渴望更强烈的刺激来绽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仙根”,突出其美丽和高贵。
  • 拟人:赋予花以情感,表现其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
  • 东风:象征温柔与轻盈,隐喻生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根”指的是什么?
    A) 牡丹的根
    B) 仙草
    C) 洛阳的历史

  2. 诗中“芳心未必全羞涩”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害羞
    B) 渴望
    C) 痛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
  • 李白的《静夜思》:探讨了时间与生命的主题。

诗词对比:
陈著的《咏不开牡丹》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感慨,但前者更偏向于对美的期待,后者则是对逝去的伤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深思,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白诗选》
  • 《杜甫诗集》

以上内容为《咏不开牡丹》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美与情感。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桂殿秋 其二 少山 桂殿秋 劳山近区纪游 其一 丹山 桂殿秋 桂殿秋 冬夜有怀兄妹 桂殿秋 桂殿秋 春昼 桂殿秋 其二 花院月 桂殿秋 其一 秋宵 桂殿秋九首 其九 桂殿秋九首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之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想方设法 服低做小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扶植纲常 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嚼舌头 心字底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追勘 釒字旁的字 形结尾的成语 起根由头 高字旁的字 杨骨槌 枯燥无味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梦魂颠倒 入竟问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