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39
孤桐百尺拂非烟,
凤去鸾归夜悄然。
沧海风高愁燕远,
扶桑春老记蚕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
桂魄经旬始下弦。
独有金人寄遗恨,
晓盘云泪冷涓涓。
一棵高达百尺的孤桐树,轻轻拂动着并不是烟雾;夜晚宁静,凤凰离去,鸾鸟归来。沧海之上,风高浪急,令人愁绪万千,燕子远飞,心中感到忧伤。扶桑树下,春天已老,回忆起蚕蛹安静的沉睡。小船流经千里,才奏成一曲;桂月经过十天,才开始变成下弦月。唯有那金色的人儿,寄托着遗憾,晨曦中,泪水如涓涓细流,冷冷落落。
“凤去鸾归”是古代神话中凤凰和鸾鸟的离合象征,常用以描绘离别与重聚的情感。“扶桑春老”中的扶桑,源自古代神话,传说是日出的地方,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而“金人”则常常与仙界或理想化的存在相关,意指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仙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宇宙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孤桐百尺拂非烟”阐述了孤独的主题,桐树的高耸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接下来的“凤去鸾归夜悄然”更是通过神话意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重聚,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诗中“沧海风高愁燕远”一句,透过燕子的远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扶桑春老记蚕眠”则通过对春天的回忆,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后半部分的“槎流千里才成曲”,将小船的流动比作人生的旅途,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而“独有金人寄遗恨”一语,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不舍,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寂而深邃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际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孤独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情感基调丰富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桐”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繁华
D. 快乐
“凤去鸾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庆
B. 离别与重聚
C. 失落
D. 忧愁
“晨曦中,泪水如涓涓”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欢乐
B. 悲伤
C. 安静
D. 繁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欧阳修的《仙意》更注重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体的豪情与自由。两者共同展现了宋代诗词中对自然的崇尚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