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4:10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
作者: 欧阳修
一径崎岖入谷中,
翠条红刺罥春丛。
花深时有人相应,
竹密初疑路不通。
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深入山谷,
翠绿的树条和红色的刺花交错在春天的丛林中。
在花深处时常有人相应而来,
但竹林茂密,初看时还以为路不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春天的山谷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和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情感。诗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对景的描绘,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见长,倡导“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与道德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山谷春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一径崎岖入谷中”,瞬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曲折的小路,展现出一种探索的情境。接下来“翠条红刺罥春丛”中,翠绿的树枝和娇艳的红花交织在一起,色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花深时有人相应”,诗人在自然中发现了人们的身影,增添了活力与生气;而“竹密初疑路不通”则表现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竹林中迷失了方向,增添了情感的层次。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的宁静和祥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北宋文人的情怀与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渴望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描写的小路是怎样的? A. 笔直 B. 坦荡 C. 崎岖 D. 平坦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翠条红刺”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中没有描写人出现的场景。(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