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

时间: 2025-05-04 00:14:10

诗句

一径崎岖入谷中,翠条红刺罥春丛。

花深时有人相应,竹密初疑路不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4:10

原文展示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
作者: 欧阳修

一径崎岖入谷中,
翠条红刺罥春丛。
花深时有人相应,
竹密初疑路不通。

白话文翻译

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深入山谷,
翠绿的树条和红色的刺花交错在春天的丛林中。
在花深处时常有人相应而来,
但竹林茂密,初看时还以为路不通。

注释

字词注释

  • 崎岖:形容路途不平坦,曲折。
  • 翠条:形容绿色的树枝。
  • 红刺:指带刺的红花。
  • :缠绕,纠结。
  • 相应:回应、相呼应。
  • 竹密:竹子生长得很茂密。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春天的山谷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和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情感。诗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对景的描绘,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见长,倡导“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与道德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隐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山谷春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一径崎岖入谷中”,瞬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曲折的小路,展现出一种探索的情境。接下来“翠条红刺罥春丛”中,翠绿的树枝和娇艳的红花交织在一起,色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花深时有人相应”,诗人在自然中发现了人们的身影,增添了活力与生气;而“竹密初疑路不通”则表现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竹林中迷失了方向,增添了情感的层次。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的宁静和祥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北宋文人的情怀与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径崎岖入谷中:描绘了一条曲折的小路,暗示通往山谷的艰难与神秘。
  2. 翠条红刺罥春丛:色彩鲜明的景象,表现春天的生机,表现自然的多样性。
  3. 花深时有人相应:说明在美丽的花丛中,有人来往,增添了生活气息。
  4. 竹密初疑路不通:竹林的茂密让人感到迷惑,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内心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崎岖”形容道路,使读者感受到艰难。
  • 对仗:如“翠条红刺”,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如“有人相应”,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渴望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谷中:象征宁静与隐秘的自然环境。
  2. 春丛: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3. 竹密:象征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写的小路是怎样的? A. 笔直 B. 坦荡 C. 崎岖 D. 平坦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翠条红刺”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中没有描写人出现的场景。(对/错)

答案

  1. C
  2. 春天的树枝和刺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蒙谷》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关注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孤寂与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欧阳修集》
  • 《宋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道士 贺尤礼侍兼修史侍讲直学士院四首 其二 次韵酬新九江使君赵明达二诗仍送自制香饼白 书东迁褚氏壁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其三 园中口占二首 其一 敬和东宫春日泛湖韵 孟尝君 戏成白发二首 老笔赠铦上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彀的词语有哪些 揶揄 朝结尾的成语 跨院 如蚁附膻 卤字旁的字 碌碌无为 辛字旁的字 澜波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倒八字的字 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横贷 西字头的字 山渊之精 体国安民 治藏 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