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19
风吹积雪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风吹过,积雪在太行山上融化,河水温暖,河边的杨柳开始发芽。年轻时刚刚仕途得志,就已经来到京城,故乡几次归去,鬓角却已染上霜白。山路行走,马匹瘦弱,春天的泥路滑腻;在野外吃饭,寒冷的天气中,粥的香味却特别诱人。留恋着这美好的时光,佳节已过,束好衣带,重新回到朝廷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诗中提到了“少年初仕”,反映了作者在年轻时的仕途困境和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旧体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的晚年,诗中透露出他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深切情感,描绘了他在仕途和生活中的感触。
《送公期得假归绛》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思考的诗。首句“风吹积雪销太行”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来临,给人以生机与希望。接着“少年初仕即京国”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仕途的向往与努力,但随之而来的“故里几归成鬓霜”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从年轻到老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后两句描绘了春游的场景,虽然“山行马瘦春泥滑”,却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饧粥香”,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最后一句“束带还来朝未央”则是诗人回归朝廷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慨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的反思,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人生的流逝、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重要意象: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故里几归成鬓霜”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饧粥”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公期得假归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