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34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孟浩然 〔唐代〕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在画堂里观赏美丽的妓女,长夜里正留住宾客。
蜡烛照射下,光辉如同盛开的莲花,妆容如桃李般娇艳。
她们的发髻低垂,轻盈地舞动在席上,衣袖掩住了歌唇。
汗水浸透了粉妆,轻薄的罗衣无法遮掩她的身姿。
调动着筝音,酒杯频频举起欢聚一堂。
如果曹王见了,定会觉得她们胜过洛浦的仙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洛浦神”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描绘了洛神的美丽,诗中提到的“曹王”则是曹操的称谓,暗示妓女的美丽不亚于传说中的仙女。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精于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写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繁华的城市生活中,表现了当时的宴饮文化和妓女的风采,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是一首描绘夜宴场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妓女的美丽与魅力。全诗采用了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开篇的“画堂观妙妓”,直接引入了主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蜡烛的光辉将美丽的妓女映衬得如同盛开的莲花,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诗人通过对妓女形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们的妆容与舞姿,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和美感。最后一句提到的“倘使曹王见”,不仅暗示了妓女的绝世美丽,也引发了对历史文化的联想,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不仅是对夜宴场景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文化的多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烛吐莲花艳”中将蜡烛比作莲花,增强了视觉效果;“妆成桃李春”则通过对桃李的比喻,强调了妓女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和生活的热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文化多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妙妓”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妓女
B. 画师
C. 歌唱家
“烛吐莲花艳”中的“莲花”象征什么?
A. 纯洁
B. 美丽
C. 高雅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中的“曹王”指的是谁?
A. 曹操
B. 曹丕
C. 曹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孟浩然的《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可以发现,孟浩然的诗更侧重于对当下欢乐场景的描绘,而李白的诗则更关注于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以上内容为对《宴崔明府宅夜观妓》的全面解析,涵盖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