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1:53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 孟浩然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善于化妆,妆容打扮完毕后走出了帘子。她在水面上照镜子,自己陶醉于自己的美丽,却不知道将折下的花儿要送给谁。春天的情感充满了艳丽,春天的气息更加增添了思念的情绪。愁苦的心情像杨柳一样,纷乱得如同细丝。
在古代诗词中,春天常常是愁苦和思念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杨柳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愁苦。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号称"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春意》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壮年时期,生活在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孟浩然对春天的描绘,既是自然景色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春意》通过对女子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愁苦。诗中佳人能画眉,体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妆容的精致,然而这种美丽在春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独。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诗人通过这种自赏的状态,反映了人们在美丽中却又感到孤独的情感。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春天的情感本应是快乐的,但诗人却在其中感受到更深的思念与愁苦。最后一句愁心极杨柳,更是将这种愁苦推向高潮,杨柳的柔软与易折,象征着脆弱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美丽与孤独、春光与思念之间的纠葛。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美丽与孤独并存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与思念的深刻体悟。
诗中“佳人”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照水空自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愁心极杨柳”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春意》与王维的《相思》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春意》更多地将焦点放在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上,而《相思》则强调了离别与思念的直接情感。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