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22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
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
金门杳深沉,尚听清漏传。
河汉忽已没,司阍启晨关。
丹殿据龙首,崔嵬对南山。
寒生千门里,日照双阙间。
禁旅下成列,炉香起中天。
辉辉睹明圣,济济行俊贤。
愧无鸳鹭姿,短翮空飞还。
谁当假毛羽,云路相追攀。
敲鼓声传遍整个城,车马在广场上熙熙攘攘。
明亮的烛光闪烁,朝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华美。
金门深沉而遥远,依稀还能听到清漏的声音。
银河忽然消失,守门人开启了晨曦的门户。
丹殿高耸在龙首之上,巍峨耸立对着南山。
寒意在千家万户中弥漫,阳光照耀在双阙之间。
禁军整齐列队,香炉的香气直冲云霄。
我仰望着明圣的辉煌,看到许多英俊的贤士。
我感到羞愧没有鸳鸯和鹭的优雅,短翅的我只能空中飞翔。
谁能借我毛羽,让我在云路中追逐攀登?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一个清晨,韦应物参加早朝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早朝场景的观察和感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士人的理想追求。
《观早朝》通过描绘早晨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唐代早朝的盛况与庄严。第一联“伐鼓通严城,车马溢广躔”,描绘出早朝时的热闹场面,鼓声震耳欲聋,车马川流不息,展示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接下来的联句“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用“煌煌”来形容烛光的明亮,与“华鲜”的朝服相结合,构成一个美丽而庄重的早晨场景。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朝廷的繁荣,还有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自省。在最后的几句中,诗人以“愧无鸳鹭姿”表达了对自己的不满与渴望,能飞翔的短翅让他感到无力,象征着他对理想的追逐与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富有哲理,韦应物通过对壮丽场景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省与对未来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朝廷盛况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门”指的是什么?
“寒生千门里”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形象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