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独坐》

时间: 2025-04-29 10:00:08

诗句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0:08

原文展示: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

白话文翻译:

我重新读完了《黄庭经》,合上书卷,对着寒冷的灯火沉思。 因为忧国忧民,我的头发都变白了;内心因为学习道家思想而变得清澈。 窗外是秋夜的月光,四周是夜晚蟋蟀的叫声。 坐得累了,我随意地靠着枕头,诗写成了,但梦却做不成。

注释:

  • 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
  • 寒檠:指寒冷的灯火。檠,灯架,这里指灯。
  • 忧时:忧虑时事,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学道:学习道家思想。
  • 秋月色:秋夜的月光。
  • 夜蛩声:夜晚蟋蟀的叫声。蛩,蟋蟀。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同时对时事有所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秋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黄庭经》的重读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世界。首句“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表明作者在深夜重读道教经典,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次句“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则通过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忧虑,也显示了道家思想对其内心的净化作用。后两句通过对秋夜月色和蟋蟀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独坐中的孤寂和沉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作者在深夜重读《黄庭经》,读完后合上书卷,对着寒冷的灯火沉思,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2. “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作者的头发因为忧虑时事而变白,但内心因为学习道家思想而变得清澈,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3. “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通过对秋夜月色和蟋蟀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独坐中的孤寂和沉思。
  4. “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作者坐得累了,随意地靠着枕头,诗写成了,但梦却做不成,表达了作者在创作中的疲惫和内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 意象:通过“一窗秋月色,四壁夜蛩声”的意象描写,营造了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作者在秋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意象分析:

  • 秋月色:象征着静谧和孤寂,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沉思和孤寂。
  • 夜蛩声: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生命的细微,增强了诗中的静谧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庭”是指什么? A. 道教经典 B. 佛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答案:A

  2. 作者的头发为什么变白? A. 因为学习道家思想 B. 因为忧虑时事 C. 因为年龄增长 答案:B

  3. 诗中的“寒檠”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灯火 B. 寒冷的窗户 C. 寒冷的书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秋夜独坐》:同样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沉思。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怀。

诗词对比:

  • 黄庚的《秋夜独坐》与王维的《秋夜独坐》:两者都以秋夜为背景,但黄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道教经典导读》:介绍了道教经典《黄庭经》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理解诗中的道家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一 发松滋雨次宜都 杨家嘴却寄舫斋承宣 薄暮 广福桥 因视饥籍夜投山寺憩宿有述 花豹梁 夜坐 和倥侗生春日看花之作 拟唐长安春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辘辘远听 臣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旅恨 缶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圜扉 革字旁的字 分损谤议 録音 顽固堡垒 门不夜关 垢面蓬头 对泣新亭 尔时 包含诲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