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1:31
分宜咏古
作者: 沈毓荪 〔清代〕
钤山辜负读书台,山上钦鸟䲹去不回。
千古青词惜英主,廿年黄阁误庸才。
声华梁窦宾僚续,局样京攸父子开。
今日朱门何处问,村连下界牧羊来。
这首诗描绘了钤山的风光和历史的沉浮。钤山与读书台相对,仿佛是对读书人理想的辜负;山上的鸟儿飞去不再回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千古以来的青词让人惋惜明主的英明,但这二十年间的黄阁却错失了才能。诗中提到的声华与梁窦,暗指政坛上的群贤;而京攸父子则是指当今的权贵。如今的朱门何处可问?只有村庄与牧羊的平淡生活。
沈毓荪,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精通古文及诗词。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沈毓荪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感慨,尤其是对英主的怀念与对庸才的批评,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分宜咏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沈毓荪通过描绘钤山与读书台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诗开篇提到“钤山辜负读书台”,将自然景色与学术理想结合,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无奈。接着,诗人以“千古青词惜英主”感慨历史留给英主的遗憾,揭示了历史中的英雄与庸才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对黄阁书院二十年的失误表示惋惜。
诗中的“声华梁窦宾僚续”反映出当时政坛对文人的重视,但随着“局样京攸父子开”,则暗示着权贵的崛起对文人地位的冲击,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最后一句“今日朱门何处问,村连下界牧羊来”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朱门前的问询与普通人牧羊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的分层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理想的追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庸才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无奈。
“钤山辜负读书台”中的“辜负”意为?
A. 亏欠
B. 负担
C. 负面
D. 忽视
“千古青词惜英主”中的“青词”指的是?
A. 古代诗词
B. 青色的词句
C. 现代诗词
D. 不知名的词
“今日朱门何处问”的“朱门”象征的是?
A. 普通人家
B. 富贵人家
C. 学者之家
D. 官府
对比沈毓荪的《分宜咏古》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过往理想的追思与对现状的感慨,但沈毓荪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宜咏古》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