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2:23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岐。
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
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
只余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
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
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
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
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
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
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
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
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
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
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
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
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
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
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
假使玉箸余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2:23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岐。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只余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假使玉箸余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六位王族失去国家,四海之内归于一统,秦始皇东巡刻碑。法令的内容在史籀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名字和苍颉的书法一样迅速流传。自以为功德可以歌颂,但百姓一个个却无知无觉。海神为何独自拒绝他的命令,风涛阻塞了路途,龙蛇交缠。大臣们谄媚奉承,远离仙药,生死与治乱分成两条路。山中神灵无法守护碑记,片段的历史应做龟背支撑。虽然陵墓和山谷还存在,但世代不同,耳目也被谣言所欺。如今只剩下纸本落入人间,千古遗臭留在东南的崖壁。我听说秦朝的威望最高,城墙所见已非昔时。那座山离县城四十里,正如传记所述壮丽奇特。众峰是子孙所行,古树早已替换成蛟龙的枝干。指东作西并不奇怪,老人们的流传从小儿说起。政事如涂山的玉帛大会,漫漫无边不可考究。梁君的隐年甚少,郁郁葱葱的地方初解麋。背着粮食,提着酒壶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的气息。忽然听说有一块石头在绝顶,小篆的字是斯翁所书。手披荆棘诃斥虎狼,拄着杖子直叩山头。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这物件见证了秦朝的乱离。当时的威势震撼天下,未曾言及的惨毒令百姓叹息。车马所到之处如刀锯般凶狠,方岳何暇顾及礼仪。关中屡次抛弃百二险,历数浪费了亿万的期望。君臣自认为贤圣,但尖锐的论辩再无瑕疵。历史遗迹又怎能知道百世之后,樵夫牧子会笑着离去。兴亡瞬间让我叹息,捧着掌重读太史的辞令。假使用玉箸余下的笔画,文辞过于实在世人所嘲。早知金石不可依靠,劝君应悔焚烧书诗。
莫济,字廷机,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诗作深刻、意象丰富而著称。他的诗风格多变,常常运用典故,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首诗写于对秦朝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秦始皇的雕像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及对当时政治的批判。
《次韵梁尉秦碑》是一首通过历史事件反映政治现实的诗。诗中以秦始皇的行迹为线索,展现了对于历史记载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起初,诗人提到六王失国,接着引出秦始皇的东巡与碑刻,暗示历史的权威性和法律的变化。诗人通过“黔首个个愚无知”来批判当时社会对权威的不理性崇拜,强调了普通百姓的无知与被动。
接下来,诗人描绘自然的反抗,海神的拒命与风涛的阻塞,象征着历史的不可逆转和自然法则的无情。诗中还提到“大臣谄佞”与“仙药远”,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化与权臣的贪婪。诗人通过对山川大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认为历史的真相已经模糊不清,留给后人的只是片段的记忆。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和夸张,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诗人在结尾处感叹历史的兴亡,如同瞬息之间,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诗人对于历史的不信任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余句子依此类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历史的兴亡,揭示权力的腐化与民众的无知。诗人通过对秦始皇及其时代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批判,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记忆的重要性。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王失国”指的是哪种情况?
a) 六位王族灭亡
b) 六个国家统一
c) 六位皇帝的崛起
d) 六个地方的兴起
填空题:诗中提到“黔首个个愚无知”,意指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海神拒绝命令是为了象征自然的反抗。 (对 / 错)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莫济的《次韵梁尉秦碑》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批判,而《将进酒》则更多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