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汤泉》

时间: 2025-07-31 01:58:14

诗句

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

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

净垢元无着,温凉祗自知。

骊山殷鉴在,莫受阿环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58:14

原文展示:

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
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
净垢元无着,温凉祗自知。
骊山殷鉴在,莫受阿环缁。

白话文翻译:

在水府的燃犀之地,扶桑树沐浴着初升的太阳。
能够看到雷声震动大地,才开始相信坎离之道。
清净与污秽本无所依,温暖与凉爽只可自知。
骊山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要被阿环的黑衣所迷惑。

注释:

字词注释:

  1. 水府:指水的源头或水域。
  2. 燃犀:古时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美好与智慧。
  3.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位于东方。
  4. 雷复地:指雷声震动大地,象征变化与启示。
  5. 坎生离:八卦中的坎卦与离卦,象征阴阳变化。
  6. 净垢:清净与污秽。
  7. 骊山:位于陕西,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地。

典故解析:
“骊山殷鉴”指的是历史的教训,骊山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阿环则是王异,暗指后宫的争斗与权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景华,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风清丽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汤泉》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对人生哲理和自然的思考成为诗人创作的重要内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歌鉴赏:

《汤泉》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对生命与历史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描绘了一个清新而又富有神秘感的自然场景。水府与扶桑的结合,不仅是对美好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源泉的追寻。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展示了对变化的理解,雷声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震动与觉醒。特别是“净垢元无着”,将内心的清净与世俗的污秽进行了对比,强调了内心自知的重要性。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骊山殷鉴在”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要被表面的繁华与虚假所迷惑。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更深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2. 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通过雷声的震动,感受到生命的变化与启迪。
  3. 净垢元无着,温凉祗自知:内心的清洁与污秽无所依赖,真正的感受来自内心。
  4. 骊山殷鉴在,莫受阿环缁: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表象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生的启示,形成意象的对比。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用“雷”、“扶桑”等意象象征生命的变化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与历史教训的警示,强调内心的觉知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府:象征生命的起源与清新。
  2. 扶桑:代表光明与希望。
  3. :象征变化与启示。
  4. 骊山:历史的教训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府燃犀处”中的“燃犀”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智慧
    B. 变化与动荡
    C. 清净与污秽

  2. 诗中提到的“骊山殷鉴”意在提醒人们:
    A. 要追求名利
    B. 要吸取历史教训
    C. 要享受自然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汤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洪诗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上各有特色,彼此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诗选》
  • 《洪咨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幸白鹿观应制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时字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唐临晋帖 鸟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游心寓目 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侁侁 廾字旁的字 猴子搏矢 快畅 三撇旁的字 舒安 蹈其覆辙 声名鹊起 披情 鬲字旁的字 雄师百万 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