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17
梅花已自不是花,永魂謪堕玊皇家。
小不餐火更餐蜡,化作黄姑瞒造物。
后山未觉坡先知,东坡勾引后山诗。
金花劝饮金荷叶,两公醉吟许孤绝。
人间姚魏漫如山,令人眼睛只欲眠。
此花寒香来又去,恼损诗人难觅句。
月兼花影恰三人,欠个文同作墨君。
吾诗无复古清越,万水千山一瓶钵。
梅花如今已经不再是花了,它的灵魂似乎被抛弃在了皇家之中。小小的蜡烛火光不再,反而成了蜡梅,化作了黄姑来隐瞒造物的真相。后山虽未觉察,东坡却早有知晓,东坡引领后山的诗歌。金花劝酒,金色的荷叶,二人醉吟,仿佛孤绝的境地。人间的姚魏如同漫山遍野,令人只想入睡。此花的寒香来来去去,恼得诗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句子。月光与花影正好三人,缺一个文同来作伴。我的诗已无复古雅致,万水千山只剩一瓶钵。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蜡梅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次东坡先生蜡梅韵》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诗作,杨万里通过蜡梅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梅花已自不是花”,隐喻着对传统美的反思,蜡梅的坚韧与清香象征了艺术创作中的艰辛与执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诗人通过东坡与后山的对比,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创作的孤独感。尤其在“月兼花影恰三人,欠个文同作墨君”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对孤独创作状态的无奈。
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人情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也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蜡梅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创作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与对比。
重要意象: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蜡梅”象征什么?
“月兼花影恰三人”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态度是?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主题与自然相关,但不同的诗人表现出的情感与思想深度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