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40
小姑小年嫁彭郎,大姑不嫁空自孀。
小姑有夫似织女,大姑无夫如阿姮。
卢兹也曾作媒妁,执柯教与五老约。
东方一老差妙龄,匹似彭郎却老成。
大姑背面啼更道,岂有老人会年少。
大姑年来年去今亦老。
小姑在年轻时嫁给了彭郎,而大姑却终身未嫁,孤独自守。
小姑有了丈夫,犹如天上的织女,大姑却没有丈夫,像孤独的阿姮。
卢兹曾经为人作媒,帮助人们成婚。
东方有位老人,年纪虽大,却和彭郎相似,显得成熟稳重。
大姑在背后哭泣并感慨,怎么会有老者心思如此年轻呢?
大姑这一年又一年过去,如今也已变得苍老。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见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语言生动、形象。杨万里常以平民百姓的生活为题材,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观察。
《大孤山》创作于杨万里早期,描绘了婚姻与孤独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婚姻观和情感状态。诗中通过小姑和大姑的对比,展示了婚姻对女性命运的影响,以及对未婚女性的同情与思考。
《大孤山》通过小姑和大姑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婚姻对女性生活的巨大影响。小姑的幸福婚姻犹如天上的织女,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团圆,而大姑的孤独则显得格外沉重,像阿姮一般孤寂。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婚姻的幸福与孤独,并引发对社会传统婚姻观的思考。
特别是在“岂有老人会年少”一语中,诗人用反讽的方式表达了对大姑的深切同情,质疑社会对女性的年龄与婚姻的刻板印象。整体来看,诗歌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本诗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小姑与大姑的对照,表现出不同婚姻状态下女性的不同命运。同时,诗中使用了反讽的手法,展现了对社会婚姻观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小姑和大姑婚姻状况的对比,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命运与社会对她们的期望。诗人对大姑的孤独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并引发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批判,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小姑在多大年龄时嫁给了彭郎?
大姑的情感状态如何?
诗中提到的织女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