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0:56
白雪吟
作者: 区大相 〔明代〕
凝华转寒姿,芳菲已盈瞩。
朝蔼承明望,夕送宜春目。
双阙递瑶光,连山隐平陆。
因风高下起,入牖联翩续。
琴奏俪幽兰,歌声杳黄竹。
迷陇饥兔奔,点树宫鸦宿。
已便高士卧,颇映幽人读。
阳春如有情,徘徊恋终曲。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景色和春天到来的情景。凝华的寒冷姿态让人感受到严冬的逼近,繁花似锦的春天已在眼前。早晨的阳光承载着明亮的期望,傍晚则送走了春天的温暖。高耸的宫殿闪烁着瑶光,连绵的山脉又隐没于广阔的平地。随着风的吹动,雪花纷飞而落,透过窗户又继续飘洒。琴声悠扬似幽兰,歌声飘渺如黄竹。迷路的饥兔在草丛中奔跑,栖息的宫鸦在树上栖息。高士已经安然入睡,静静阅读的幽人也映射出一种深邃的宁静。阳春如有情,留恋着这一切的结束。
作者介绍: 区大相,明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末春初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生动展现了冬季的寒冷和春天的温暖。
《白雪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季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开篇的“凝华转寒姿”直观地显示了冬天的到来,而“芳菲已盈瞩”则暗示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诗中“朝蔼承明望,夕送宜春目”将早晨和傍晚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融入了人的活动和情感。诗中“琴奏俪幽兰,歌声杳黄竹”描绘了优雅的音乐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此外,“阳春如有情,徘徊恋终曲”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向往,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琴奏俪幽兰”)、拟人(“阳春如有情”)等手法,使意象更加生动,极富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在于对冬春交替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词测试:
《白雪吟》中的“凝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冬天的雪
C. 秋天的果实
诗中提到的“朝蔼承明望”意指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傍晚的星空
C. 正午的炙热
“阳春如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向往
C. 忧伤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白雪吟》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人内心的感受,但《白雪吟》更注重季节的变换,而《静夜思》则侧重于思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