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屠仰之咏火》

时间: 2025-05-02 20:37:20

诗句

孔孟光华不死生,楚秦灰炬漫纷更。

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20

原文展示:

孔孟光华不死生,楚秦灰炬漫纷更。
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

白话文翻译:

孔子和孟子的光辉永不消逝,楚国和秦国的火炬却在不断地更替。
不要将树叶焚烧成灰烬,而是要滋养根茎,让其长久地保持光明。

注释: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代表儒家思想。
  • 光华:光辉和光明的象征,指代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 楚秦: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象征兴衰变化。
  • 灰炬:灰烬的火炬,象征着短暂的辉煌与消逝。
  • 浮烬:指轻浮的灰烬,暗示着无根的存在。
  • 盘根:指树木的根部,暗喻文化和思想的根基。
  • 宿明:长久的光明,象征持久的智慧和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字子厚,南宋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情感和传承文化为主,风格清新而质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火的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希望。

诗歌鉴赏:

《次韵屠仰之咏火》以火为喻,构建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主题。诗的开头提到“孔孟光华不死生”,瞬间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代表,其思想的光辉照耀着后世。接着,“楚秦灰炬漫纷更”则对比了儒家思想的永恒与历史上诸多王朝的兴衰更替,强调了文化的持续与历史的变迁。

后两句“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以树木的生长为喻,表达了对文化根基的看重。诗人在这里引导人们思考,不应轻易摧毁已有的文化成果,而应当更加关注如何培育和滋养这些根基,使之生生不息,继续发光发热。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火的意象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和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孔孟光华不死生:意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永存,文化的光辉不灭。
  2. 楚秦灰炬漫纷更:楚国和秦国的兴衰象征历史的变迁,火炬的更替暗示着短暂和无常。
  3. 莫将烧叶焙浮烬:劝诫人们不要轻易焚烧文化的“叶子”,即表象的东西。
  4. 要把盘根养宿明:强调要关注文化的根基,以确保思想和智慧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传承比作树木的生长,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传承”展开,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华:象征文化的辉煌和不灭。
  • 火炬: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更替。
  • 盘根:象征文化的根基与持久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孔孟”指的是哪个学派的代表?

    • A. 道家
    • B. 儒家
    • C. 法家
  2. 诗中“楚秦灰炬”意指什么?

    • A. 文化的传承
    • B. 历史的兴衰
    • C. 自然的变化
  3. “要把盘根养宿明”中的“盘根”指的是什么?

    • A. 树根
    • B. 文化根基
    • C. 知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思考,但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却各具风格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重阳日再到共城百源故居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种谷吟 忠信吟 中秋月 中秋吟 治平丁未仲秋游伊洛二川六日晚出洛城西门宿 治乱吟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言八语 东冲西决 立刀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大汉族主义 毋字旁的字 檀的 枝子 笼街喝道 应规蹈矩 气字旁的字 求盗 玉碎花销 睥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