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时间: 2025-05-04 03:32:51

诗句

国丧三台首,家藏五庙尊。

纪功谁秉笔,册赠帝临轩。

盛德留千古,贞魂闭九原。

皇情弥轸悼,天柱折昆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2:51

原文展示: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王禹偁 〔宋代〕

国丧三台首,家藏五庙尊。 纪功谁秉笔,册赠帝临轩。 盛德留千古,贞魂闭九原。 皇情弥轸悼,天柱折昆仑。

白话文翻译:

国家失去了三台的首领,家中藏有五庙的尊贵。 记录功绩的人是谁执笔,册封赠予帝王在殿前。 盛大的德行流传千古,贞洁的灵魂封闭在九原。 皇帝的情感更加深沉哀悼,天柱折断如同昆仑山。

注释:

  • 三台首: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这里指魏国公。
  • 五庙尊:指家族中的尊贵地位,五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地方。
  • 纪功谁秉笔:指记录功绩的史官或文人。
  • 册赠帝临轩:指帝王在宫殿前进行册封仪式。
  • 盛德留千古:指高尚的品德和功绩被后人传颂。
  • 贞魂闭九原:指忠诚的灵魂安息在九原,九原是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常用来指代墓地。
  • 皇情弥轸悼:指皇帝的哀悼之情更加深重。
  • 天柱折昆仑:比喻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如同昆仑山的天柱折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关心民生。这首诗是为追悼魏国公赵挽而作,表达了对这位重臣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功绩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魏国公赵挽去世后,因其功绩卓著,被追封为真定王,并进行了隆重的册赠仪式。王禹偁以此诗表达对赵挽的敬意和哀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臣的尊重和纪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庄重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魏国公赵挽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赞颂。诗中“国丧三台首”和“家藏五庙尊”两句,既展现了赵挽在朝廷和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他的去世给国家和家族带来的巨大损失。“纪功谁秉笔,册赠帝临轩”则强调了赵挽的功绩被官方正式记录和表彰。后两句“盛德留千古,贞魂闭九原”和“皇情弥轸悼,天柱折昆仑”则进一步升华了赵挽的形象,将其比作国家的支柱,其去世如同天柱折断,表达了皇帝和人民的深切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丧三台首:国家失去了三台的首领,指魏国公赵挽的去世。
  2. 家藏五庙尊:家中藏有五庙的尊贵,指赵挽在家族中的尊贵地位。
  3. 纪功谁秉笔:记录功绩的人是谁执笔,指官方记录赵挽的功绩。
  4. 册赠帝临轩:册封赠予帝王在殿前,指赵挽被追封为真定王的仪式。
  5. 盛德留千古:盛大的德行流传千古,指赵挽的德行和功绩被后人传颂。
  6. 贞魂闭九原:贞洁的灵魂封闭在九原,指赵挽的灵魂安息。
  7. 皇情弥轸悼:皇帝的情感更加深沉哀悼,指皇帝对赵挽的去世感到深切哀悼。
  8. 天柱折昆仑:天柱折断如同昆仑山,比喻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

修辞手法:

  • 比喻:“天柱折昆仑”比喻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国丧三台首,家藏五庙尊”。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魏国公赵挽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臣的尊重和纪念。通过庄重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赵挽的敬意和哀思,以及对其为国家所做贡献的认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台首: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五庙尊:家族中的尊贵地位,象征着家族的荣耀。
  • 纪功谁秉笔:记录功绩的史官或文人,象征着官方的认可和记录。
  • 册赠帝临轩:帝王在宫殿前进行册封仪式,象征着官方的荣誉和表彰。
  • 盛德留千古:高尚的品德和功绩被后人传颂,象征着永恒的荣誉。
  • 贞魂闭九原:忠诚的灵魂安息在九原,象征着忠诚和安息。
  • 皇情弥轸悼:皇帝的哀悼之情更加深重,象征着皇帝的情感和哀悼。
  • 天柱折昆仑: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象征着国家的损失和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国丧三台首”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失去了三台的首领 B. 国家失去了三台的官员 C. 国家失去了三台的建筑 答案:A

  2. “家藏五庙尊”中的“五庙”指的是什么? A. 家族中的尊贵地位 B. 家族中的五座庙宇 C. 家族中的五位祖先 答案:A

  3. “纪功谁秉笔”中的“秉笔”指的是什么? A. 记录功绩的史官或文人 B. 执笔写字 C. 执笔作画 答案:A

  4. “册赠帝临轩”中的“临轩”指的是什么? A. 帝王在宫殿前进行册封仪式 B. 帝王在宫殿前进行祭祀仪式 C. 帝王在宫殿前进行宴会 答案:A

  5. “天柱折昆仑”中的“天柱”比喻什么? A. 国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 B. 国家失去了重要的资源 C. 国家失去了重要的建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 其他宋代诗人的哀悼诗,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哀悼风格。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比,前者更注重对功臣的哀悼和赞颂,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学背景。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文学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三 本意 望江南 望江南 其十六 望江南 其五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其十九 杂咏 望江南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摘瑕指瑜 河山带砺 非字旁的字 合从连横 助人为乐 远塞 年近岁除 海豹 突飞猛进 束系 氏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旷古奇闻 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