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1:54
西湖月 十八夜,陶谷又赠荷花
作者:苏穆 〔清代〕
瑶阶怅望多时,见月上林梢,绣帘轻护。
是谁又遣,琼花来自,玉塘深处。
胆瓶重拂拭,奈前度仙云留不住。
问昨夜独立瑶池,可有别情离绪。
小园弱柳萧疏,弄万种柔情,共人凝伫。
渐秋深也,袖寒娇褪,翠消红误。
西风吹不断,怕艳魄凋零和恨去。
剩白石惜到红衣,冷吟秀句。
在瑶台上我怅望良久,看到明月升起在树梢,绣帘轻轻地遮护着。
到底是谁又送来这琼花,来自那深深的玉塘?
我用胆瓶轻轻拂拭,却奈何前度的仙云无法停留。
问昨夜独自伫立在瑶池,是否有别样的情感和离愁?
小园里的弱柳稀疏,展现出万种柔情,我与人一同凝望。
秋天渐渐深了,衣袖因寒气而褪色,翠绿的叶子消失,红色的花朵错过了盛开。
西风吹不绝,害怕艳丽的花影凋零和离去的怨恨。
剩下白石依旧珍惜红衣,轻吟着秀美的句子。
作者介绍
苏穆,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事理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西湖月色之夜,诗人受陶谷赠花的启发,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与思索,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离愁的感伤。
《西湖月 十八夜,陶谷又赠荷花》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的瑶台上,借助月光与荷花的意象,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开篇“瑶阶怅望多时,见月上林梢”,渲染了一种清冷而又悠远的氛围,诗人如同在月光之下独自沉思,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是谁又遣,琼花来自,玉塘深处”,在这句中,诗人提到的琼花不仅仅是自然之物,更是寄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接下来的“胆瓶重拂拭,奈前度仙云留不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恋与无奈,似乎在感叹曾经的美好已经难以留住。
“小园弱柳萧疏,弄万种柔情,共人凝伫”,描绘了秋天的情景,弱柳与柔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几句“西风吹不断,怕艳魄凋零和恨去”,则是对秋风的无情与花开花落的感慨,蕴含着深厚的离愁别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的思索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瑶阶”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田园
“西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无情
C. 夏天的炎热
诗中“琼花来自,玉塘深处”意指什么?
A. 追忆往事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C. 享受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