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52
秋夜闻雨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海风吹屋乱疏更,
花结灯昏背短檠。
暑避新凉和有渐,
酒扶孤梦未曾成。
满帘都作芭蕉响,
四壁时兼络纬声。
晓起茅檐落馀滴,
炉香痴从不妨清。
海风吹动屋顶,响声凌乱,稀疏的竹子在风中摇曳;
花影晃动,灯光昏暗,短短的灯笼在背影中摇曳。
暑气渐渐退去,新的凉意逐渐渗透,
酒意扶持着我孤独的梦境,却始终未能实现。
窗帘上满是雨声,像芭蕉叶在雨中敲打;
四壁间偶尔传来蝉鸣声。
清晨我从茅草屋檐下醒来,听到雨滴落下的余音,
炉中香烟缭绕,痴迷于此,也不觉得清晨的宁静有何妨碍。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如“孤梦”、“酒”、“雨声”等在古诗中有悠久的传统,常用于抒发孤独、思乡等情感。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明,号维贞,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诗人独自在家,听雨声,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孤独,借此表达内心的情感。
《秋夜闻雨》是一首描绘秋夜雨景的诗,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听着雨声,感受着秋天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氛围。开篇即以“海风吹屋乱疏更”引入,描绘了秋夜的风声和屋顶的动静,渲染出一种自然的混沌感。接着“花结灯昏背短檠”,虽是描写灯光昏暗,却也透出一种孤独的情愫。
在“暑避新凉和有渐”中,诗人感叹炎热的夏季已去,凉爽的秋天正在渐渐袭来,表现了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受。而“酒扶孤梦未曾成”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酒虽能助梦,但梦却依旧孤独,暗示着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孤寂。
接下来的“满帘都作芭蕉响,四壁时兼络纬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和声音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最后的“晓起茅檐落馀滴,炉香痴从不妨清”,则在清晨的雨滴声中,带有一种淡淡的禅意,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孤独,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夜闻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郑刚中
D. 白居易
诗中“酒扶孤梦未曾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热爱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梦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络纬声”指的是?
A. 雨声
B. 蝉鸣声
C. 风声
D. 鸟鸣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