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时间: 2025-05-02 18:21:25

诗句

宝地邻丹掖,香台瞰碧云。

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

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

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25

原文展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作者:李恒 〔唐代〕

宝地邻丹掖,香台瞰碧云。
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
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
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上慈恩寺浮图所见的美丽景色,首先描绘了周围的宝地与香台,俯瞰着碧蓝的天空与云朵。接着,诗人提到河山就在天外延展,城阙与树木掩映分隔。诗中提到的“睿藻兰英秀”展示了聪慧的才华与高雅的品德,最后,诗人希望将今天的快乐永远奉献给明君,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美好祝愿。

注释:

  • 宝地:美丽的地方,这里指的是风景优美的区域。
  • 丹掖:古代的一个地名,指代美丽的地方。
  • 香台:指香气四溢的台地。
  • 睿藻:聪明才智的象征。
  • 仙杯:比喻美酒,象征快乐与美好时光。
  • 菊蕊:菊花的花蕊,象征高洁的品德和气节。

典故解析: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代有登高的习俗,此时的登高不仅是一种节日活动,也蕴含了对生命长久、健康的祝愿。诗中提到的“长奉圣明君”反映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恒,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登上慈恩寺的浮图,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借此机会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慈恩寺浮图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即用“宝地邻丹掖”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风景如画的场景,令人想象出那种静谧与美好。接着,诗人通过“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的描写,把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诗的最后一句“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也暗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唐代诗歌的高雅与精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地邻丹掖”:描写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
    • “香台瞰碧云”:表示从高处看去,香气弥漫,碧空如洗。
    • “河山天外出”:意境开阔,河山延展至天际。
    • “城阙树中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睿藻兰英秀”:表达人才的高雅与品德。
    • “仙杯菊蕊薰”:用酒与花香来象征快乐的生活。
    • “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表达对君主的忠诚与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比喻:如“仙杯”与“菊蕊”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宝地:象征美好与富饶的土地。
  • 香台:代表高雅的生活情趣。
  • 碧云:象征清新与明亮的意境。
  • 菊蕊:象征高洁和坚韧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主要场景是哪里?

    • A. 城市
    • B. 自然风光
    • C. 战场
  2. “愿将今日乐”意指什么?

    • A. 希望快乐
    • B. 忘记忧愁
    • C. 祝愿君主
  3. 诗中提到的“丹掖”指的是:

    • A. 书籍
    • B. 昆虫
    • C. 美丽的地方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在重阳节中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李恒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对君主的忠诚,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蓦山溪 蓦山溪·修行学道 蓦山溪 午发桃源,明日抵清河矣 蓦山溪 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因次韵) 蓦山溪·饭蔬饮水 蓦山溪 蓦山溪(初改官为慈闱寿) 蓦山溪 蓦山溪(有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殷挚 横眉瞪眼 飠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羊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蜗利蝇名 大创 青字旁的字 直谨 马瘦毛长 猪狗不如 计算机网络 耳不离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