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招隐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1 15:19:19

诗句

豫章长千仞,挺生崇崖阴。

布叶连青云,交柯蔽层岑。

结根岂不固,斤斧将见寻。

有柏生石间,屈曲丛灌林。

古根齧飞溜,电火焚中心。

大不中梁柱,小不堪瑟琴。

风霜自摇落,偃蹇独至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9:19

原文展示:

豫章长千仞,挺生崇崖阴。
布叶连青云,交柯蔽层岑。
结根岂不固,斤斧将见寻。
有柏生石间,屈曲丛灌林。
古根齧飞溜,电火焚中心。
大不中梁柱,小不堪瑟琴。
风霜自摇落,偃蹇独至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豫章山上高耸的树木,它们生长在险峻的悬崖阴影里,树叶覆盖着天空,交错的树枝遮蔽了高山的层峦。树木扎根深厚,但难免会被斧头砍伐。松柏生长在石缝之间,枝干弯曲,笼罩在灌木丛林中。古老的树根被水流侵蚀,雷电火焰在心中肆虐。树木虽大如梁柱,却不堪承受乐器的弹奏;而小树则无法承受风霜的侵袭,只有树木依然屹立于世,孤独而坚定。

注释:

  1. 豫章:指豫章山,位于江西省,因其山高而著称。
  2. 千仞:形容山势极高,仞为古代的长度单位,约为七尺。
  3. 布叶:树叶繁茂,像覆盖一层布。
  4. 交柯:树枝交错,形成不同的形态。
  5. 斤斧:指斧头,暗示砍伐。
  6. 屈曲:形容树木的形态,弯曲而生长。
  7. 古根:古老的根系,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
  8. 偃蹇:形容树木的姿态,低垂而不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文、书法、绘画四绝而闻名,尤其以诗歌成就突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顿之时,刘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人世间纷扰的失望。

诗歌鉴赏:

刘基的《招隐五首 其三》通过描写高大的树木和险峻的山崖,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坚韧。开篇便以“豫章长千仞”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的气势,树木在崇高的山崖之下生长,隐喻了人在艰难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诗中“布叶连青云”与“交柯蔽层岑”展现出树木茂盛的景象,暗示自然的生机与繁盛。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美好的自然景象上,而是转向生存的艰辛,提到“斤斧将见寻”,暗示着自然的脆弱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树木扎根虽深,但终究难逃命运的捉弄,表现了对生存环境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意象“古根齧飞溜,电火焚中心”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刘基通过“大不中梁柱,小不堪瑟琴”,表现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或许在面对风霜的侵袭时,只有那些根基深厚、经历风雨的生命才能继续存在。而“风霜自摇落,偃蹇独至今”则是对孤独与坚定的深刻反思,隐喻着即使在困境中,仍然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在支撑着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豫章长千仞:描绘了高耸的豫章山,生动展现了山的巍峨。
  2. 挺生崇崖阴:树木在崇高的悬崖阴影下生长,暗示生命的坚韧。
  3. 布叶连青云:树叶繁茂,像布一样覆盖天空,象征生机勃勃。
  4. 交柯蔽层岑:交错的树枝遮蔽了高山,体现自然的复杂性。
  5. 结根岂不固:尽管树木扎根深厚,但仍面临被砍伐的危险。
  6. 斤斧将见寻:暗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7. 有柏生石间:松柏在石缝中生长,象征着艰难环境下的生命。
  8. 屈曲丛灌林:树木形态的变化,反映生命的适应能力。
  9. 古根齧飞溜:古老的根系被水流侵蚀,隐喻时间的无情。
  10. 电火焚中心:雷电与火焰的冲击,象征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11. 大不中梁柱:大树虽壮,却难以承重,象征生命的脆弱。
  12. 小不堪瑟琴:小树无法承受乐器的重量,反映生命的薄弱。
  13. 风霜自摇落:风霜的侵袭使树木摇落,暗示生命的脆弱。
  14. 偃蹇独至今:孤独而坚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布叶连青云”,形象地比喻树叶的繁茂。
  • 拟人:通过“风霜自摇落”给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高大树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生命的脆弱,从而引发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豫章山:象征着高尚的追求与理想。
  2. 树木:代表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3. 风霜:象征生活中的困扰与挑战。
  4. 斧头:暗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豫章长千仞”是指什么?

    • A. 一座高山
    • B. 一条河流
    • C. 一片森林
    • D. 一座城市
  2. 诗中的“结根岂不固”表达了什么感情?

    • A. 对树木的赞美
    • B. 对生命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人类的批判
  3. 诗中提到的“风霜自摇落”意指?

    • A. 生命的坚韧
    • B. 生命的脆弱
    • C. 自然的美丽
    • D. 人类的努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作品: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刘基的《招隐五首 其三》均描绘自然景色,并反映对生命的感悟。
  • 解读:白居易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而刘基则通过树木的生长,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桃源(大石) 竹城 燕归梁(高平晓)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四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玉团儿 满路花(仙吕思情) 凤凰台 二月十四日至越州置酒泛湖欲往诸刹风作不能前 宴清都(中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齲字旁的字 小偷小摸 谷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破罐子破摔 真相大白 违结尾的成语 十字旁的字 阳春有脚 遗筑 出溺 虽死犹生 称心满意 县伯 先字旁的字 定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