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招隐(五首)》

时间: 2025-05-07 08:36:03

诗句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

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

中有一老人,坐啸岩间风。

素发垂两肩,朱颜映青瞳。

年纪将百龄,容貌如孩童。

长跪前致辞,子非列仙翁。

笑谓汝孺子,语汝使心通。

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

结庐白水边,采药青林中。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箪瓢我不忧,轩盖我不崇。

自耕足我食,自息安我躬。

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

持此摄吾生,仰荷元化功。

何必插羽翰,远逐浮丘公。

再拜受斯言,廓然如发蒙。

投簪谢知己,一去无回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6:03

原文展示

招隐(五首)
作者:刘基 〔明代〕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
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
中有一老人,坐啸岩间风。
素发垂两肩,朱颜映青瞳。
年纪将百龄,容貌如孩童。
长跪前致辞,子非列仙翁。
笑谓汝孺子,语汝使心通。
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
结庐白水边,采药青林中。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箪瓢我不忧,轩盖我不崇。
自耕足我食,自息安我躬。
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
持此摄吾生,仰荷元化功。
何必插羽翰,远逐浮丘公。
再拜受斯言,廓然如发蒙。
投簪谢知己,一去无回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隐居的老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的开头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接着描写了这位老人,他在风中坐着,白发披肩,面色红润,眼睛明亮,似乎有着孩童般的容颜。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并未被世俗所困扰,反而选择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说自己不与世俗交往,生活简单,心中宁静,享受着自给自足的快乐。他的思想自由,内心平和,认为不需要追求浮华的生活。最终,他向年轻人传授了这样的道理,表达了对现实的超脱。

注释

  • 蒿蓬:指的是生长在荒野的草,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 箪瓢:古代的简单器具,指代简朴的生活。
  • 元化功:指的是自然的化育之力,强调对自然的依赖和信任。
  • 列仙翁: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象征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尤以诗词见长,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作品多反映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招隐》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逃离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清静的思想。

诗歌鉴赏

《招隐》是一首颂扬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敬重。诗的开头以流水和白云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个适合隐居的理想场所。接着,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描写,展现了他超然的心境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老人虽年近百岁,却保持着孩童般的容颜,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诗中反复强调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不拘泥于世俗名利的向往。通过对老人的对话,诗人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拒绝外界的干扰。《招隐》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描绘了山水的优美景色,营造了隐居的环境。
  2. 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进一步描绘自然的清幽,强调隐士所处的环境。
  3. 中有一老人,坐啸岩间风:引入主人公,老人的安坐表现出他的从容与淡泊。
  4. 素发垂两肩,朱颜映青瞳:老人虽年迈,但面容依然红润,体现了内心的安宁。
  5. 年纪将百龄,容貌如孩童:强调老人的超凡脱俗,内外兼修。
  6. 长跪前致辞,子非列仙翁:老人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年轻人,表达出对仙人的崇敬。
  7. 笑谓汝孺子,语汝使心通:以亲切的语气传授人生哲理,强调心灵的沟通。
  8. 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明确表态不愿与世俗相交,选择隐居生活。
  9. 结庐白水边,采药青林中:描绘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10.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拒绝世俗的交流,强调内心的独立。
  11. 箪瓢我不忧,轩盖我不崇:赞美朴素的生活,拒绝奢华。
  12. 自耕足我食,自息安我躬:自给自足,生活简单而安宁。
  13. 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内心宁静,无所挂虑,达到和谐的境界。
  14. 持此摄吾生,仰荷元化功:强调自然的力量,依赖于自然的滋养。
  15. 何必插羽翰,远逐浮丘公:对追求名利的反思,表达了对浮华的鄙视。
  16. 再拜受斯言,廓然如发蒙:感激老人的教诲,内心豁然开朗。
  17. 投簪谢知己,一去无回踪:表明与世俗告别的决心,隐士的归隐之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一种理想状态,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招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摒弃,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 白云: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老人:象征智慧与超脱,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越。
  • 药草:代表自然的馈赠,隐喻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老人是如何形象的?

    • A. 年迈但精神焕发
    • B. 疲惫不堪
    • C. 仙风道骨
    • D. 以上皆是
  2.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排斥
    • C. 无所谓
    • D. 感到厌倦
  3. 诗中“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表现了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C. 对生活的迷茫
    • D.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基的《招隐》更加注重对隐士内心世界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连雨即事 次韵何叔信二月蜡梅犹盛之作 书李氏园亭 口占简去非 慈利簿乐思中自沅州考试回经过见之留以小酌既以诗来次韵 长安行 奉简在伯四首 夜过半村李商叟谓不可无所赋为作唐律二首 夜赋二首 其二 怀远父斯远成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踔厉骏发 长舌 任其自便 败鼓之皮 包含诐的词语有哪些 春风夏雨 笔老墨秀 粮台 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切理厌心 秃宝盖的字 矛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断线珍珠 一飧之德 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