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方竹杖和功远》

时间: 2025-04-30 17:47:30

诗句

性禀方外正,人怜节瘦轻。

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

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

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7:30

原文展示:

方竹杖和功远 李廌 〔宋代〕 性禀方外正,人怜节瘦轻。 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 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 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方竹杖的特性与用途。方竹杖因其方正的外形和轻便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够防水潦,对抗山中的精怪。因其形状中空而得名,名称因其含义而显得清雅。如果与传说中的灵寿杖相比,方竹杖也不逊色,不可轻视书生所用的杖。

注释:

  • 性禀:本性,特性。
  • 方外正:指方正的外形。
  • 节瘦轻:指竹杖节节分明,轻巧。
  • 水潦:大雨后的积水。
  • 杀活:指能够对抗或驱赶。
  • 山精:山中的精怪。
  • 中圆称:指竹杖中间空心。
  • 义类清:名称因其含义而显得清雅。
  • 灵寿:传说中的神木,常用来制作杖。

诗词背景:

李廌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这首诗通过对方竹杖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实用与美观并重的物品的欣赏,同时也可能隐含了对书生身份的自我肯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方竹杖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功能和美学价值。首句“性禀方外正,人怜节瘦轻”直接点出了竹杖的特性:方正、轻巧,这些特性使得它受到人们的喜爱。接下来的“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则进一步说明了竹杖的实用功能,它不仅能防水,还能对抗山中的精怪,显示了其非凡的实用性。后两句“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则从名称的角度赞美了竹杖,指出其名称的清雅与其特性相符。最后一句“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则是对竹杖的更高评价,认为即使与传说中的灵寿杖相比,方竹杖也不逊色,不可轻视书生所用的杖,这既是对竹杖的赞美,也是对书生身份的肯定。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性禀方外正”描绘了竹杖的外形特征,而“人怜节瘦轻”则强调了其轻巧的特性,这两句共同构成了竹杖的基本形象。
  • 第二句“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示了竹杖的实用功能,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第三句“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从名称的角度赞美了竹杖,指出其名称的清雅与其特性相符。
  • 最后一句“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则是对竹杖的更高评价,认为即使与传说中的灵寿杖相比,方竹杖也不逊色,不可轻视书生所用的杖,这既是对竹杖的赞美,也是对书生身份的肯定。

意象分析:

  • 方竹杖: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实用与美观并重的物品,同时也隐含了对书生身份的自我肯定。
  • 山精:作为对抗的对象,增加了竹杖的神秘色彩和实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竹杖”具有哪些特性? A. 方正、轻巧 B. 圆润、沉重 C. 弯曲、笨重 D. 细长、柔软

  2. “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这句话说明了方竹杖的什么功能? A. 装饰美观 B. 防水和对抗山精 C. 携带方便 D. 制作精良

  3. 诗的最后一句“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方竹杖不如灵寿杖 B. 方竹杖与灵寿杖相当 C. 书生不值得尊重 D. 灵寿杖非常珍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相比,李廌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物品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赞美。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李廌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物品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
  • 《李廌诗集》:收录了李廌的全部诗作,对了解李廌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重要帮助。

相关查询

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 寄谢晏尚书二绝 书怀 初食鸡头有感 玉楼春 渔家傲 渔家傲·律应黄锺寒气苦 渔家傲 会老堂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风遗泽 石城汤池 欠佳 月字旁的字 包含嘱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决胜 川字旁的字 烂不收 卖文为生 虎而冠者 卧车 袅袅娉娉 距境 欠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