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24:22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
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
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
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
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
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
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
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
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薄薄的云层遮住了秋日的阳光,细雨落下却也无法滋润泥土。结束了在南内的祝贺,回家的路上早晨的凉意让人感到凄清。绿槐树旁的十二条街道上,车马奔腾,显得很是散乱。我只不过是个笨拙的书生,孤身一人,无所依靠。三次被贬官,却依然没有离开,官职却排列得整整齐齐。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荣华吗?我还佩戴着玉冠和犀角的簪子。天门高耸,显得颇为气势,妻子却在朝廷里登记注册。我的文才不如别人,品行又无所作为。问我朝廷的事务,几乎不知道东南西北。更何况对于经典的深奥内容,又岂能了解其中的精髓。君王的恩惠如泰山般重,我却没有见到什么回报。我的职务不多,也不自我推销。明庭集中的孔雀,采撷松柏的树木,怎能与野草相间?婉媚之人自是美好,何时不被人挤压?贪吃使我忘却自身,鲜有调味的酱油。法吏多年磨练,锻炼出锋利的器具。将要指责你的过失,以此当作自己的阶梯。收拾心情回到关东,期望不再沉迷于死胡同。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以其散文和诗歌而闻名,强调古文的简练和清新。
此诗作于韩愈因政治原因被贬之后,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他在南内朝贺结束后,回家的路上,看到秋天的景象,触动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复杂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回家的路途、官场的冷漠,表现了韩愈对自己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官场的失望。开头的“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用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自述身份,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感到孤独无依,反映了他对自身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反思与批判。
诗中提到的“三黜竟不去”显示了他屡遭贬谪的无奈,虽然身为官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韩愈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比作“戆书生”,显示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和对时局的无奈。
接下来的诗句中,韩愈表达了对君恩的感激却又感到无以回报的失落,展现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诗的结尾“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则暗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韩愈作为文人面对官场的复杂心态,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气节与情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与官场的反思,表达了韩愈对个人价值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他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同时也对未来的归隐生活寄予了希望。
韩愈的《南内朝贺归呈同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荣华富贵的渴望
B. 对官场的失望与自我反思
C. 对自然的赞美
在诗中,韩愈自称“戆书生”,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
A. 自大的态度
B. 自谦与无奈
C. 对他人的看不起
诗中提到“君恩太山重”,这一句的意思是:
A. 君王的恩惠如山一般重
B. 君王的恩惠很轻
C. 君王的恩惠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