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38
赠河阳李大夫(李芃,河阳节度使) —— 韩愈
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
感恩由未报,惆怅空一来。
裘破气不暖,马羸鸣且哀。
主人情更重,空使剑锋摧。
全诗翻译:
四海之内的人们都失去了安身之处,两个都城也被尘埃笼罩。对恩情我未能回报,心中惆怅只得空来一趟。我的裘衣破旧寒气逼人,马匹瘦弱悲鸣哀号。主人对我情谊更是深厚,却只能无奈地把剑锋使得如同摧毁一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在历史背景上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的动荡局势,李芃作为河阳节度使,身处在乱世之中,而诗人韩愈则是通过对李芃的赠诗表达了对动乱和友谊的深切感慨。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以骈文和古文见长,主张文风朴实,注重内容,反对华丽的修辞。韩愈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动荡时期,李芃作为节度使在政治上承担着重任,而韩愈则因其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李芃的敬重与关怀。
这首诗以四句四韵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李大夫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无奈与惆怅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四海皆失、都城困境的景象,形象地反映出国家动荡、民生苦难的现实。这种宏观的描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诗人感恩未能回报,表现出一种深切的自责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表露了诗人自身的困境与悲凉,破旧的裘衣和瘦弱的马匹象征着他在逆境中的艰难与困苦。结尾一句则将情感再度升华,强调了主人对诗人的深情厚意,尽管处境艰难,依然感受到深厚的人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折射出唐代士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厚的友情为核心,表现了在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无奈与忧愁,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和友情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感恩由未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感激
B. 忧愁
C. 无奈
D. 愤怒
“四海失巢穴”中的“巢穴”指的是什么?
A. 房子
B. 社会地位
C. 安身之处
D. 家庭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友情与时局
C. 自然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韩愈及其作品的背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