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5:31
旅梦忘为客,檐声忽唤愁。
亲庭未差远,佛屋不胜秋。
只么功名是,如今悟解不。
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
我在旅途中做梦,竟然忘记自己是个客人,
忽然被檐下的雨声唤醒,心中不禁感到愁绪。
离家虽不算远,然而佛堂的冷清更加显得秋意浓重。
这功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今我能否领悟其意义?
十年的风雨旅程,我已饱受其累,谁能让我停下脚步呢?
诗中提到的“佛屋”与“功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利的看法。杨万里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身世浮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冬季,诗人在普明寺静坐,内心充满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功名的反思。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杨万里在《腊夜普明寺睡觉二首》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外游历时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旅梦忘为客”,便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之中。梦中,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旅客,然而现实的“檐声”却将他唤醒,带来愁绪。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家乡和佛屋,表达了他对亲庭的思念和佛屋的冷清感受,这种对比更是突显了内心的孤寂。诗的最后两句则反映了他对功名的质疑与思考,经过十年的行走,诗人感到疲惫,对名利的追求似乎已无力再去追逐,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功名与内心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名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和旅途的疲惫感。
诗词测试:
“旅梦忘为客”中“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佛屋”象征什么?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思考,而杜甫则是在思念亲人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关注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