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0
亦非崖蜜亦非饧,青女吹霜冻作冰。
透骨清寒轻著齿,嚼成人迹板桥声。
这既不是山崖上的蜜糖,也不是普通的糖。
是青女用风吹成的霜,冻成了冰。
透彻骨髓的清寒轻轻地压在牙齿上,
咀嚼时发出的人声仿佛是在板桥上行走的声音。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著称。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此时对甜品的描写,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这首诗以“糖霜”为主题,通过对其成分和口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诗的开头,诗人用“亦非崖蜜亦非饧”来强调糖霜的独特性,点明其与传统甜品的区别,显现出一种新颖的气息。接着,青女用风吹成的霜,赋予了这种甜品一种自然的神秘感与清新的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透骨清寒轻著齿”一句,展现了糖霜的独特口感,传达出它的清凉与爽口。在咀嚼时发出的声音,似乎与生活中的人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糖霜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青女”是指什么?
A. 一个神话人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食物
“透骨清寒轻著齿”中的“清寒”形容的是?
A. 糖霜的温度
B. 糖霜的甜度
C. 糖霜的味道
诗中提到的“人迹板桥声”暗示了什么?
A. 食物的声音
B. 人们的生活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二者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