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2
往安福宿代度寺
春前腊後暖还寒,
陌上泥中湿更乾。
野寺鸣锺招我宿,
远峰留雪待谁看。
春天刚过腊月后,天气还是暖和又寒冷;
田间小路上的泥土,湿润后又干燥。
乡间的小寺院里,钟声在鸣响招我去宿;
远处的山峰上仍留有雪,等待着谁来欣赏。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鸣锺”与佛教文化相关,寺庙的钟声常用来召唤信徒,具有宗教和宁静的象征。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生动形象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因游历而感受到春寒与自然景象的变化,写下了这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杨万里的《往安福宿代度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春前腊后、泥湿干燥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通过对春寒的描述,塑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绘了田间小路的泥土状态,表现了春天的不确定性与变化,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随后,诗中提到的“野寺鸣锺”则带来一丝宁静的气息,钟声的召唤使人感到一种归属感,似乎暗示着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最后一句“远峰留雪待谁看”,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雪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令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哲理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的“腊”指代哪个月份?
诗中提到“鸣锺”主要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远峰留雪”象征了什么?
以上是对《往安福宿代度寺》的全面解析与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的美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