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十首 其七 游黄山》

时间: 2025-07-27 19:21:03

诗句

黄山好,云起势如潮。

转眼群峰迷雪浪,拂衣轻雾散冰绡。

琼海望迢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21:03

原文展示:

望江南十首 其七 游黄山
黄山好,云起势如潮。
转眼群峰迷雪浪,拂衣轻雾散冰绡。
琼海望迢迢。

白话文翻译:

黄山真美,云彩涌起像潮水一样。
转眼间,群山隐没在雪浪中,轻轻拂动衣袖,雾气散开如冰绡。
在琼海的远方,目光望去是那么的遥远。

注释:

  • 黄山:指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因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
  • 云起势如潮:形容云彩的涌动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 迷雪浪:形容群峰在雪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 拂衣:轻轻地拂动衣服。
  • 冰绡:形容轻柔的雪雾。
  • 琼海:比喻美如琼玉的海面,象征着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黄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许多诗词都以黄山为题材。诗中表现了黄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其作品多取材于旅途见闻,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笔调清新明丽。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游览黄山之际,旨在抒发对黄山美景的赞叹与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黄山好,云起势如潮”一句,便将黄山的巍峨与云海的动态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黄山的气势。后面的“转眼群峰迷雪浪”,则通过“迷”字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神秘与多变。诗中“拂衣轻雾散冰绡”一句,不仅描绘了轻柔的雾气,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幅美景中的闲适与惬意。最后一句“琼海望迢迢”更是将视线推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遐想与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由近及远,展现了黄山的壮丽与人心的宁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山好,云起势如潮:赞美黄山的美丽,形容云彩的涌动气势如潮水。
    • 转眼群峰迷雪浪:瞬间之间,群峰在雪雾中显得模糊。
    • 拂衣轻雾散冰绡:轻轻拂动衣袖,雾气如冰绡般散开,展现出景色的柔美。
    • 琼海望迢迢:在美丽的琼海远望,目光延伸至远方,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起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拟人:轻拂衣袖使雾气散开,赋予自然以人的温柔。
    • 对仗:诗句中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和对称的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黄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心灵的宁静。诗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意象分析:

  • 黄山:象征着伟大与壮丽。
  • :象征变幻与自由。
  • 雪浪:代表着纯洁与神秘。
  • 琼海:象征美好与遥远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起势如潮”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夸张
  2. 诗的最后一句“琼海望迢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希望
    • C. 愤怒
    • D. 惊讶

答案

  1. A. 比喻
  2. B.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黄鹤楼》(王之涣)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以其壮阔的视野与豪情壮志相结合,强调了登高望远的壮观景象。与丁宁的《游黄山》相比,王之涣的作品更注重表达人的豪情壮志,而丁宁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丁宁相关文集与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寿赵守 永遇乐 其八 呈赵晋臣敷文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满庭芳·急管哀弦 信笔再和二首 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送剑与傅岩叟 洞仙歌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招风惹草 披缁削发 包含罢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憩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无灰酒 内寝 日中则昃 榷酒征茶 提手旁的字 妃子园 累德 龙字旁的字 绮襦纨绔 包含剟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玄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