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居茅山作》

时间: 2025-05-02 02:56:48

诗句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6:48

原文展示

曾跨江西使者鞍,
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
头发鬅鬙布襖宽。


白话文翻译

我曾骑着马从江西出任使者,
直言不讳地告诉朝廷,结果便辞去了官职。
在梦中见到三茅山,感觉自己全身瘦弱,
头发凌乱,宽大的布衣显得更加松垮。


注释

字词注释

  • 曾跨:曾经骑乘,指骑马。
  • 使者:指出使的官员。
  • :马鞍。
  • 直言:直接说出。
  • 休官:辞去官职。
  • 三茅:三茅山,位于江西,是道教名山。
  • 得梦:做梦,梦见。
  • 全清瘦:整个人都显得瘦弱。
  • 鬅鬙:形容头发凌乱。
  • 布襖:宽大的布衣衣衫。

典故解析

  • 三茅山:三茅山是道教的名山,象征着清静和隐逸。诗中提到三茅,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谊,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一个辞官后的时刻,作者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居茅山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曾跨江西使者鞍”引出诗人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曾是一个出使的官员。接着“直言才上便休官”,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直言不讳的态度,以及在政治环境中生存的艰难。诗人选择辞官,似乎是对权力的拒绝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后两句“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更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在梦中见到三茅山,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清瘦的身体与宽大的布衣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诗人对清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繁华官场的无奈与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跨江西使者鞍:作者表明自己曾经担任使者,骑马出行,寓意着曾经的荣耀与责任。
  2. 直言才上便休官:直接说出真实想法,导致他辞职,表现了对官场的不满与拒绝。
  3. 三茅得梦全清瘦:梦见三茅山,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身体的清瘦象征内心的孤独和淡泊。
  4. 头发鬅鬙布襖宽:头发凌乱,衣服宽大,体现了辞官后生活的闲适与无拘无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直言才上便休官”,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梦境描绘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隐喻着对官场的厌倦。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在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渴望自由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西:象征着官场与责任。
  • 三茅山:代表隐逸与清静的理想。
  • 清瘦: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 布襖: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曾担任什么职务?

    • A. 农民
    • B. 使者
    • C. 学者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三茅”象征什么?

    • A. 官场
    • B. 隐逸生活
    • C. 战争
    • D. 富贵
  3. 诗人在辞官后感到怎样?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愁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刘谊的《居茅山作》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谊更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中的人间乐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文化》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三十 鹧鸪天五首 其二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一 鹧鸪天 访鼎湖山 鹧鸪天 登玄墓还元阁用叔问重泊光福里韵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七 题画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戒鼓 虫字旁的字 揩击 彑字旁的字 隐疾 赤俄 英英玉立 立雪求道 糸字旁的字 扶余海外 水石清华 楚弓复得 采字旁的字 只开头的成语 赃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