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9:45
酬别襄阳诗僧少微
皎然 〔唐代〕
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
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
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
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境界的追求,梦境的频繁出现提醒着我,内心的宁静何在?我用文字传承秦汉的经典,学习楚国的诗词风格。兰花在衣上绽放,春天的柳枝在手中摇曳。分别后希望再次相见,浮云漂浮在空中,仿佛就是我自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与襄阳的僧人少微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氛围浓厚,诗人们常通过交流与别离来增进彼此的情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心灵的探索与对友人的眷念。首联“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通过梦的意象,抒发了对内心世界的思索,梦境的频繁让人反思内心的真实。接下来的“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则展示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尊重与学习,体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中间两句“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通过兰花与柳树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自然的魅力。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也暗含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最后两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浮云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在分别后孤独与渴望重聚的心情。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象征什么?
A. 高洁
B. 低贱
C. 暴烈
D. 沉闷
“浮云”在诗中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固定不动的生活
B. 漂泊不定的生活
C. 繁荣昌盛的生活
D. 归于田园的生活
诗人希望与谁相见?
A. 自己
B. 大家
C. 友人
D. 家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