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5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55:33
送陈秀才赴举
作者: 皎然 〔唐代〕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羁。
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与期望。诗中提到诸侯对割地的恐惧,选拔人才变得不再拘谨,隐遁于世的人们不再愿意隐退,而是渴望展翅高飞。科举考试竞争激烈,争取名利的诗句如同盛开的花枝。你在三楚之地才华出众,家中有着良好的家教和规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楚”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楚国,因其人才辈出而闻名。诗人通过提及这一地名,来强调陈秀才的才华与潜力。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古诗,作品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诗歌多反映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在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士子渴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皎然在此背景下为朋友陈秀才送行,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科举的热切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的祝愿。开头两句提到诸侯对土地的惧怕,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不安的背景,选士不再拘泥于传统,表现了时代的变革。中间两句以“荷芰”和“鸣矜”比喻,象征着陈秀才的才华和志向,强调了才子的志向和抱负。最后两句称颂了陈秀才的才华出众和良好的家教,展现出诗人对他的高度认可与期待。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语句和谐,节奏感强。情感上,既有对好友的深切关怀,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充满了励志与希望的气息。诗中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展示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陈秀才赴举的祝福与期望,体现了士人对科举的渴望与奋斗,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诸侯惧削地”主要表达了什么?
“甲科争玉片”中的“玉片”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楚”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科后》中,同样表达了对科举的期望,但更多地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皎然对好友的祝福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