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34
酌明寂泉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脩途缭重冈,病足倦游历。
山根得蒙泉,石盎贮深碧。
亭虚绕朱栏,绿净明水色。
老禅黄檗米,弃置久复忆。
振策望青云,清泉裂崖壁。
至今一掬甘,长饮山中客。
金鼎候松风,苍龙破圆璧。
醉腹浇彭亨,真味付泯默。
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
清甘不可嗽,猿鸟与同吃。
洗我两月尘,烂煮南山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路上旅行时的疲惫与对清泉的向往。一路上崎岖不平,脚步因疾病而感到疲倦。在山脚下,偶然发现了清泉,泉水在石盎中储存着深邃的碧绿。亭子空旷,朱栏环绕,水色清澈明亮。老禅师留下的黄檗米,虽然早已抛弃,却时常令人怀念。作者抖动策马,仰望青天,清泉从悬崖中流出。至今只要一捧甘甜的泉水,便能长久地饮用,像山中的游客一样。金鼎中等候松风,苍龙破开圆形的壁垒。醉酒的腹中浇灌着彭亨,真味交融在沉默中。何时能带着瓶子,靠在这地方度过白天和夜晚呢?这清甜的泉水无法言说,和猿声鸟鸣一同分享。洗去我两个月的尘埃,煮沸南山的石头。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常描绘山水与禅意,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周紫芝的旅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描绘清泉的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酌明寂泉》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旅行中的疲惫与对清泉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脩途缭重冈”引入,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为后续的清泉描写埋下伏笔。接下来,诗人发现了山脚下的泉水,水色深碧,清澈明亮,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诗中“饮山中客”一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借酒浇愁,醉意与泉水的甘甜交融,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提到的“何当谋挈瓶”,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的渴望,想要长久地停留在这清泉旁,忘却世间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自然的美好与人内心的追求,给人一种超脱、宁静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清泉裂崖壁”),拟人(如“醉腹浇彭亨”),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泉”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C. 旅行的疲惫
D. 人际关系
诗人希望“何当谋挈瓶”是希望做什么?
A. 旅行
B. 留住清泉的甘甜
C. 参加宴会
D. 交朋友
“洗我两月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自然的渴望与疲惫的释放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紫芝的《酌明寂泉》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省思。两者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陶渊明通过饮酒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周紫芝则通过清泉展现宁静的心境。两者在风格上都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