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时间: 2025-08-11 02:35:39

诗句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2:35:39

原文展示: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作者: 苏轼 〔宋代〕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了西湖,四处开满了花,裙子下的芳草在山边轻轻倾斜。
盈盈的女子解下佩饰,静静地站在烟雾缭绕的水边,温柔地倚靠在酒家旁。

注释:

  • 春入:春天来了。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著名的风景区。
  • 裙腰:裙子的腰部。
  • 芳草:香气扑鼻的草。
  • 抱山斜:草丛倾斜地依偎着山。
  • 盈盈:形容女子仪态轻盈、优雅。
  • 解佩:解下佩饰,表示轻松、自在。
  • 临烟浦:靠近烟雾缭绕的水边。
  • 脉脉:形容目光温柔而含情。
  • 当垆:指在酒家里卖酒或坐着休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西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了宋代文学的高峰。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苏轼在西湖游玩,感受春日的美好,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湖景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的开头“春入西湖到处花”,以直接的方式引入春天的主题,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裙腰芳草抱山斜”一句中,通过“裙腰”与“芳草”的结合,展现出女子的柔美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下来的“盈盈解佩临烟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柔情和优雅,仿佛能看到她那轻盈的身姿和温柔的目光。最后一句“脉脉当垆傍酒家”,则在视觉美的基础上,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与人情味,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入西湖到处花:春天来到西湖,四处开满了花,描绘出春天的繁华景象。
  2. 裙腰芳草抱山斜:草丛轻轻倾斜,像是裙子环绕着山,展现出自然与人的融洽。
  3. 盈盈解佩临烟浦:女子优雅地解下佩饰,静静地站在烟雾缭绕的水边,充满了生动的形象。
  4. 脉脉当垆傍酒家:她温柔地倚靠在酒家旁,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比作裙子,形象生动。
  • 对仗:各句之间的意象和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描绘女子的动作和神态,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透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代表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女子:象征柔美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 酒家:体现了生活的情趣与人际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写春天的美景
    B. 讲述爱情故事
    C. 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2. “盈盈解佩”中的“盈盈”是形容什么的?
    A. 山水
    B. 女子
    C. 花草

  3. 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比喻
    C. 夸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美,但更偏向于隐逸和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玉抱肚 忆吹箫慢/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余杭 挽汪静仪颍州考功刘公勇如,君没于淮 忆余杭 雨篷与亚君夜话 忆余杭 听新声垂泪 忆真妃 鹧鸪 忆真妃 忆真妃 题墨梅 忆真妃 忆真妃 吊周湘云女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停滞不前 追论 公子王孙 符合 摘埴索涂 包含约的成语 秋猘 分我杯羹 彐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蚁阵蜂衙 嚅忍 山鸣谷应 而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