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史处士》

时间: 2025-05-03 22:57:10

诗句

山期须早赴,世累莫迟留。

忽遇狂风起,闲心不自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7:10

原文展示:

山期须早赴,世累莫迟留。忽遇狂风起,闲心不自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山中约定的时间一定要尽早前去,不要因为世俗的烦恼而耽搁时间。忽然遇到狂风来袭,心中感到无比的烦闷与不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期:指与友人或他人在山中约定的会面时间。
  • 须早赴:必须要早去,及时赴约。
  • 世累:世俗的烦恼与束缚。
  • 莫迟留:不要拖延。
  • 狂风起:指突然刮起的强风,象征外界的干扰。
  • 闲心不自由:心中放松但却无法自由自在,受到了外界的影响。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绪与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压力的反感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希声,号青门,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他一生多游历,喜游山玩水,作品以古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探讨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史处士》创作于皮日休隐居期间,受到世俗事务的困扰,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外界纷扰的反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首句“山期须早赴”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及时赴约,体现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友谊的重视。接下来的“世累莫迟留”则引入了世俗的烦恼,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渴望。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狂风,象征着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和不可控因素。“忽遇狂风起”,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心境的写照。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诗人的内心却是“闲心不自由”,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虽然心中渴望自由与清静,却被外界环境的风波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立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希望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期须早赴:强调赴山约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世累莫迟留:指出世俗的繁杂与负担,提醒人们不要因世事而耽误了追求理想的机会。
  • 忽遇狂风起:描绘突如其来的干扰,象征着生活中的意外与不安。
  • 闲心不自由:表达心中希望放松却无法自如的矛盾心理,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狂风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挑战。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归属,代表着隐逸的生活。
  • 狂风:象征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烦恼,代表着外部世界的压力。
  • :代表内心的渴望与挣扎,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期须早赴”中的“山期”是什么意思? A. 山的约定
    B. 山的风景
    C. 山的气候
    D. 山的高度

  2. 诗中“世累莫迟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热爱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1.A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皮日休的《史处士》更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具洒脱与豪放,展现了不同的隐逸思想与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皮日休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山居十首) 西江月 西江月 西江月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墨敕斜封 文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狂花病叶 包含诠的词语有哪些 杂裳 刮目相待 三点水的字 一偏之言 凌迟重辟 砥节守公 饶忧 大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倒箧倾筐 包含芝的成语 万事如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