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48
渔父篇赠瞿敬夫
作者: 徐贲 〔明代〕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渔具。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闲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梁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
这位渔夫本是烟波中一位钓鱼的隐士,带着全家在五湖之中安居。
他常常嘲笑唐代的高士,认为那种致富的能力不如轻松越过高官。
他不常住在州城,每天清晨在西岩停泊,夜晚则在东渚停靠。
笔床和茶灶有什么用呢?船篷下只留钓鱼的工具。
在第四桥头春水湍急,日复一日地经过这里。
他总是穿着绿蓑衣,身上沾满桃花雨;白桨频繁地划动着水面,翻起荇菜的波浪。
春风秋月年年都很好,但铜斗歌声中已见白发苍苍。
闲愁总是在酒中消散,快乐的事总是难得。
只要钓上鱼来,不论多晚,黄梁米和绿竹都可以亲手做饭。
吃饱了就唱歌,世间的事情你我都不再关注。
徐贲,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渔父篇赠瞿敬夫》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渔夫的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题材,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渔父不向世俗妥协,选择在烟波浩渺的湖面钓鱼,带着家人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春水、桃花雨、白桨翻波等自然意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闲愁总在醉中消”,反映出渔父虽有忧愁,但却在饮酒中得到释怀,彰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淡定。最后两句“但取鱼来不论迟,黄梁绿竹手亲炊”更是表现了对生活简单而真实的追求,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和向往。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渔父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隐居于山林
B. 在州城做官
C. 渔隐于水中
诗中提到的“黄梁绿竹”指的是什么?
A. 食材
B. 生活用品
C. 渔具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田园生活
C. 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