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9:58
已分依人老,犹期振袂不。
有愁供白发,无力买青山。
北驾方传跸,西师已度关。
孤臣忧国泪,东首落余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年岁已高,虽依赖他人,但仍期望能发挥余热。诗人在忧愁中感叹,自己因年老而无法再去购买青山绿水。北方的车驾刚刚传来消息,西方的军队已过关口。作为孤臣,心中忧国忧民,不禁泪流满面。
该诗中提及的“北驾”和“西师”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相关,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感慨。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宋代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可能是经历了政治的变迁,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感到忧虑,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歌。
《壬午杂诗》通过简单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厚的忧国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的开头“已分依人老,犹期振袂不”,表达了作者年老后依赖他人的无奈,尽管如此,他仍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接下来的“有愁供白发,无力买青山”,则反映出诗人因年老而无法再追求理想生活的无力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北方的车驾传来消息,西方的军队已度关,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安。最后一句“孤臣忧国泪,东首落余潸”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和对自身孤立无援的悲伤。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升华,使得整首诗既有个人的情感,又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动荡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深沉,意味深长。
“已分依人老”中“依人”指的是什么?
A. 依靠他人
B. 依靠自然
C. 依靠自己
D. 依靠朋友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美好生活
C. 战争
D. 忧愁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的幸福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爱情的悲伤
D. 友谊的珍贵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冠卿的《壬午杂诗》更为沉重,前者表现出豪放与乐观,而后者则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