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29
送僧归南岳
作者: 齐己 〔唐代〕
浊世住终难,孤峰念永安。
逆风眉磔磔,冲雪锡珊珊。
石室关霞嫩,松枝拂藓干。
岩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
在这污浊的世道中生活实在艰难,唯有孤独的山峰让我思念永远的安宁。
在逆风中你的眉头紧锁,面对雪花飘舞你手中的锡杖轻轻摇晃。
石室中轻柔的霞光透过,松枝轻拂着苔藓的干燥。
岩上的猿猴应该能认得你,与你一同栖息在这段宁静的时光。
齐己(约779年-869年),字景晖,号澄心,唐代著名的僧人及诗人,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际,诗人借送别僧人归南岳之际,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心灵安宁的渴求。
《送僧归南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篇即以“浊世住终难”引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孤峰”与“石室”,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诗人心灵归属的象征。作者通过“逆风眉磔磔,冲雪锡珊珊”的生动描写,展示出僧人面临困境时的坚定与从容,反映出一种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岩猿应认得,连臂下句栏”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鸣,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世俗的喧嚣中,仍然有一份宁静是可以与自然相通的。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过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锡”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僧人的法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矿石
填空题: 诗中“浊世住终难”的意思是__。
判断题: 诗人对隐逸生活持否定态度。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