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22
坐涧边石上
三面青山围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扶筇共坐槎牙石,涧水悲鸣无歇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坐在涧边石上,四周被青山环绕,竹篱笆围绕着的宁静场景。然而,这里人迹罕至,难以得知外界的安危。诗人扶着竹杖,和朋友一起坐在石头上,听着涧水不断悲鸣,充满了愁苦的情绪。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所表达的宁静而孤寂的情感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隐士常常选择远离尘嚣,寄情山水。
诗中展现了浓厚的山水情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三面青山的描述,不仅表现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人与世隔绝的状态。竹篱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一种乡村的质朴与安宁,但“人间无路”则突出了与外界的隔绝感。诗人和友人坐在涧边石上,扶筇而坐,似乎在交流心灵的感受,却又被涧水的悲鸣所打扰。这种悲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像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孤独和无尽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漠,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是:
A. 沙漠
B. 青山
C. 平原
D. 海洋
“扶筇”指的是什么?
A. 坐在石头上
B. 拿着竹杖
C. 游泳
D. 走路
诗中所描绘的声音是:
A. 欢乐的歌声
B. 悲鸣的涧水
C. 鸟鸣
D. 风声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陈与义的《坐涧边石上》都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隐居生活,但王维作品更多地融入了秋天的色彩和意境,而陈与义则更强调了孤独与悲鸣的情感。两者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