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37
原文展示:
暮天来远色,行客尚贪行。棹急浪花碎,月高云缕轻。巢乌栖更起,渔火暗还明。独寝不成梦,夜寒闻雁声。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天空呈现出深远的色彩,旅人仍然贪恋前行。船桨急速划动,浪花四溅,月亮高悬,云彩轻柔如缕。巢中的乌鸦栖息后又飞起,渔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独自躺卧却无法入梦,夜寒中听到雁群的叫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李纲的诗文多反映时事,表达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杂兴四首 其四》可能是李纲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傍晚的景色和旅途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暮天来远色”一句,既描绘了傍晚天空的深远色彩,又隐喻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棹急浪花碎”和“月高云缕轻”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夜晚的宁静。最后两句“独寝不成梦,夜寒闻雁声”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雁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也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李纲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通过描绘傍晚的景色和旅途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暮天来远色”一句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天空? A. 清晨 B. 傍晚 C. 夜晚 D. 中午 答案:B
诗中“棹急浪花碎”一句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A. 船桨急速划动 B. 浪花四溅 C. 船行速度快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诗中“月高云缕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独寝不成梦,夜寒闻雁声”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