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3:49
原文展示:
片帆随鸟翼,离恨满江乡。风细云衣薄,日斜波影光。牧童寒哨笛,渔艇静鸣榔。景物正清绝,桑榆还夕阳。
白话文翻译:
一片孤帆随着鸟儿的翅膀飘荡,满怀离恨弥漫在江乡。微风轻拂,云层薄如衣裳,夕阳斜照,波光闪烁。牧童吹着寒冷的哨笛,渔船静静地敲打着船板。景色清幽至极,桑榆树下,夕阳依旧。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后被贬。李纲的诗文多反映时事,风格沉郁顿挫,此诗为其《杂兴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离愁别恨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纲晚年,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隐居,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愁恨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恨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首句“片帆随鸟翼”,以孤帆随鸟翼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孤独与无奈。中间两句“风细云衣薄,日斜波影光”,通过对微风、薄云、夕阳、波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两句“牧童寒哨笛,渔艇静鸣榔”,以牧童的哨笛和渔船的鸣榔声,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和离愁别恨的情感。结尾“景物正清绝,桑榆还夕阳”,以桑榆树下的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深化了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愁别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片帆随鸟翼”比喻了什么? A. 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B. 自由的飞翔 C. 平静的江面 D. 美丽的风景
“离恨满江乡”中的“离恨”指的是什么? A. 离别的愁恨 B. 江乡的美景 C. 离别的喜悦 D. 江乡的宁静
“风细云衣薄”中的“云衣薄”形容了什么? A. 云层薄如衣裳 B. 风轻云淡 C. 云层厚重 D. 风大云密
“日斜波影光”中的“日斜”象征了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日出的美景 C. 日落的宁静 D. 日光的强烈
“景物正清绝”中的“清绝”强调了什么? A. 景色的美丽 B. 景色的清幽 C. 景色的热闹 D. 景色的平凡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