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

时间: 2025-04-29 13:09:40

诗句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

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

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

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9:40

原文展示: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白话文翻译:

一只螳螂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枯柳,一只螳螂想要攀登鼓剑般的茎叶。惊慌的蝉侧着翅膀停在树枝上,生命几乎就要落入猎手之手。生物在远处的危险中应该明白多少呢?不知情的尚可幸免,何况是已知的?千枝万叶何处没有风露,快去吧,莫再拖延着发出微弱的叫声。

注释:

  • :螳螂,一种捕食性昆虫,象征着捕猎和危险。
  • 踉蹡:形容行走不稳,摇摇晃晃。
  • 鼓剑:形容植物的形态,如剑般直立。
  • 性命:生命,生存的状态。
  • 落渠手:落入猎手的手中,隐喻被捕捉。
  • 远害:远处的危险。
  • 千枝何处无风露:千枝万叶之中何处没有风露,指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敏感著称,擅长描写昆虫、植物等自然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螳螂和蝉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斗争和相互依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螳螂的动作描绘了其作为捕食者的敏捷与危险,而蝉的惊慌则体现了作为猎物的脆弱。诗中通过对生物的观察,深刻揭示了生存的残酷与不易。姚勉用“千枝何处无风露”来表达自然界的普遍性,提醒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不能停留在恐惧中,而应积极应对,寻求生存的可能性。在这首诗中,姚勉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的艰辛和对生存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螳踉蹡上枯柳:描绘螳螂艰难地攀爬,象征生存的艰辛。
  • 一螳欲上鼓剑走:暗示捕食者的目标明确,生动表现出自然的竞争。
  • 惊蝉侧翅著树枝:蝉的惊慌状态,传达出生命的脆弱。
  • 性命几成落渠手:表达了生命岌岌可危的状态。
  • 物生远害当知几:反思生物对危险的认知。
  • 千枝何处无风露:强调自然界的普遍性,暗示无处不在的生存挑战。
  • 莫曳残声急飞去:呼唤生物要迅速逃离危险,不可贻误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比作剑,突出其锐利和生机。
  • 拟人:赋予蝉以“惊”的情感,增加了生动性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艰难,强调在自然法则下,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螳螂:象征捕食者,代表力量与危险。
  2. :象征脆弱的生命,代表被捕食者的无奈。
  3. 枯柳: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4. 风露:象征自然界的普遍性,生存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个意象代表捕食者? A. 蝉
    B. 螳螂
    C. 枯柳
    D. 风露

  2. “千枝何处无风露”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存的普遍性
    C. 生命的孤独
    D. 捕食者的危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蝉》 - 杜甫
  • 《夜泊牛首》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蝉》相比,姚勉的《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更侧重于捕食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蝉的孤独与生命的短暂。两首诗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奔亡道中五首 其二 杂曲歌辞 其二 琴曲歌辞 飞龙引二首 其一 天马歌 战城南 寄弄月溪吴山人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清平乐·烟深水阔 姑孰十咏·望夫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也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邹律 一高二低 似曾相识 鳥字旁的字 半解一知 包含饤的词语有哪些 红友 示字旁的字 寻源讨本 推造 大贤虎变 真金不怕火炼 慁慁 子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