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9:40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一只螳螂踉踉跄跄地爬上了枯柳,一只螳螂想要攀登鼓剑般的茎叶。惊慌的蝉侧着翅膀停在树枝上,生命几乎就要落入猎手之手。生物在远处的危险中应该明白多少呢?不知情的尚可幸免,何况是已知的?千枝万叶何处没有风露,快去吧,莫再拖延着发出微弱的叫声。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敏感著称,擅长描写昆虫、植物等自然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螳螂和蝉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斗争和相互依存。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螳螂的动作描绘了其作为捕食者的敏捷与危险,而蝉的惊慌则体现了作为猎物的脆弱。诗中通过对生物的观察,深刻揭示了生存的残酷与不易。姚勉用“千枝何处无风露”来表达自然界的普遍性,提醒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不能停留在恐惧中,而应积极应对,寻求生存的可能性。在这首诗中,姚勉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地反映出生命的艰辛和对生存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生存的艰难,强调在自然法则下,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面哪个意象代表捕食者?
A. 蝉
B. 螳螂
C. 枯柳
D. 风露
“千枝何处无风露”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存的普遍性
C. 生命的孤独
D. 捕食者的危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蝉》相比,姚勉的《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更侧重于捕食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蝉的孤独与生命的短暂。两首诗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