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9:43
竹奴
作者: 曾几〔宋代〕
雾帐桃笙昼寝馀,
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
岁晚温柔是锡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午后在雾气弥漫的帐篷中,听着桃笙的悠扬乐声,享受着安静的午睡。这样的宁静时光,怎能在某一朝某一日就随意消逝呢?随着秋天的到来,原本热闹的扇子变得冷落,而在岁末之际,那份温柔却如同锡奴一般,依旧伴随左右。
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清丽婉约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竹奴》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内心感受,反映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竹奴》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首联“雾帐桃笙昼寝馀”以静谧的场景引入,诗人通过“雾帐”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惬意。接着“此君那可一朝无”则引出诗人的思考,暗示这种宁静的时光并不常有,值得珍惜。
秋天的到来,带来了冷落的感觉,尤其是“秋来冷落同班扇”,这里的“班扇”象征着过往的热闹和欢乐,而随着季节的变迁,这种热闹已逐渐消逝。最后一句“岁晚温柔是锡奴”则展现了诗人在岁末时对温柔的渴望和依赖,锡奴的意象不仅仅是对仆人的称呼,更是对陪伴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所面临的普遍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时光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怀念,揭示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柔情,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雾帐”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锡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