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奴》

时间: 2025-04-30 15:29:43

诗句

雾帐桃笙昼寝馀,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9:43

原文展示

竹奴
作者: 曾几〔宋代〕

雾帐桃笙昼寝馀,
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
岁晚温柔是锡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午后在雾气弥漫的帐篷中,听着桃笙的悠扬乐声,享受着安静的午睡。这样的宁静时光,怎能在某一朝某一日就随意消逝呢?随着秋天的到来,原本热闹的扇子变得冷落,而在岁末之际,那份温柔却如同锡奴一般,依旧伴随左右。

注释

  • 雾帐:指用雾气或薄纱制成的帐篷,形容环境的朦胧和宁静。
  • 桃笙:一种古代乐器,通常用桃木制成,音色优美。
  • 锡奴:古代对侍女或仆人的称呼,常用来表示一种温柔的情感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清丽婉约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竹奴》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内心感受,反映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竹奴》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首联“雾帐桃笙昼寝馀”以静谧的场景引入,诗人通过“雾帐”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惬意。接着“此君那可一朝无”则引出诗人的思考,暗示这种宁静的时光并不常有,值得珍惜。

秋天的到来,带来了冷落的感觉,尤其是“秋来冷落同班扇”,这里的“班扇”象征着过往的热闹和欢乐,而随着季节的变迁,这种热闹已逐渐消逝。最后一句“岁晚温柔是锡奴”则展现了诗人在岁末时对温柔的渴望和依赖,锡奴的意象不仅仅是对仆人的称呼,更是对陪伴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所面临的普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环境朦胧,令人放松。
  • 第二句:表达了对这一时光的珍惜,强调这种快乐时光不会常在。
  • 第三句: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寒冷,原本热闹的气氛逐渐消逝。
  • 第四句:岁末的温柔仿佛是对过往的眷恋,锡奴象征着温暖的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锡奴”比作温暖的陪伴,传达了情感的寄托。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时光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怀念,揭示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柔情,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帐:象征宁静与梦幻,营造出一种隐秘的柔情。
  • 桃笙:代表优雅的生活气息,连接了诗人的情感与音乐的美好。
  • 班扇:象征欢愉与热闹,随着季节更迭渐渐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雾帐”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清新的气候
    • B. 宁静的环境
    • C. 热闹的场面
  2. “锡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
    • B. 温柔的陪伴
    • C. 生活的烦恼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欢快
    • C. 温柔而略带忧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侧重于女性的情感细腻。
  • 《梦江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情感,与《竹奴》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边情 寄别 千叶桃花 边塞行 题惠麓复隐图二首 其二 题惠麓复隐图二首 其一 华胥引 端午述怀 御街行 忆亲 鹊桥仙 其三 端阳前一夕饮顾向中园 鹊桥仙 其二 王峄桐邀看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肝胆楚越 麦字旁的字 按甲不动 引荐 齲字旁的字 盛宴难再 母字旁的字 与日俱积 引颈受戮 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乌瑞 癶字旁的字 卖空 堕云雾中 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络脉 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