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45
夏日即事
作者: 林逋 〔宋代〕
石枕凉生菌阁虚,
已应梅润入图书。
不辞齿发多衰病,
所喜林泉有隐居。
粉竹亚梢垂宿露,
翠荷差影聚游鱼。
北窗人在羲皇上,
时为渊明一起予。
在石枕上凉意生,菌阁空旷无所依,
梅雨应该已润入书卷。
虽已齿发衰老多病痛,
但我所喜爱的是这林泉中的隐居生活。
粉色的竹子在枝头垂下宿露,
翠绿的荷花映照着游动的鱼儿。
北窗外的人正处于羲皇的庙堂之上,
有时和渊明一起享受这闲适。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称“林和靖”,南宋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高洁情操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夏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林逋选择隐居,体现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夏日即事》是一首描绘夏日隐居生活的诗。诗中,林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宁静、清幽的自然环境,以及隐居生活的乐趣。开头以“石枕凉生”点出夏日的凉意,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随后提到梅雨的滋润,暗示着丰盈的自然之美。
诗中对竹子和荷花的描绘,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是“粉竹亚梢垂宿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竹尖上挂着露珠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翠荷差影聚游鱼”则展现了水面上的荷花与游鱼的互动,生动地描绘了水中世界的美丽。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林逋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林逋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加关注对田园生活的哲思。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隐士的生活理想和对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