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3
和南村春兴
作者: 龙瑄 〔明代〕
朝来携杖到前溪,
风暖花香满袖携。
郭索近晴穿草出,
钩辀长日隔林啼。
松阴野庙将春社,
茅屋人家正午鸡。
眼底韶光尽诗景,
酒庐僧舍漫留题。
早晨我带着拐杖来到溪边,
温暖的春风和花香让我的衣袖满是芬芳。
小路在晴天的阳光下穿过草地,
长长的钩辀在树林间传来鸟鸣。
松树的阴影下,乡间庙宇正准备春社,
茅屋人家里刚刚传来正午时分的鸡鸣。
眼前的美好春光尽收眼底,
在酒庐和僧舍中随意留下诗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龙瑄是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天,正值农忙之前,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间的和谐。开篇“朝来携杖到前溪”,不仅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更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崇敬。接下来的“风暖花香满袖携”,生动描绘了春风拂面、花香满袖的愉悦感受,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春意。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小路穿草出”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乡村小道,带来一丝清新与宁静。而“钩辀长日隔林啼”,则通过鸟鸣声传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松阴野庙将春社”,将春社与庙宇的结合,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茅屋人家正午鸡”则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自然,营造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画面。最后两句“眼底韶光尽诗景,酒庐僧舍漫留题”,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仿佛在说,无论生活在哪里,心中总有诗意的存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珍惜,体现出一种恬淡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社”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祭祀活动
B. 春天的游乐活动
C. 春天的农忙
D. 春天的花展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和南村春兴》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均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但《和南村春兴》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春晓》则着重展现春天的早晨之美,二者各有特色,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