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前韵再寄二首》

时间: 2025-05-07 06:15:33

诗句

谁言沟浍浅,谁言沧溟深。

浅不如世态,深汪如我心。

我心先齿老,不踏章台草。

寄语知心人,故书足自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5:33

原文展示:

谁言沟浍浅,谁言沧溟深。
浅不如世态,深汪如我心。
我心先齿老,不踏章台草。
寄语知心人,故书足自饱。

白话文翻译:

谁说沟渠浅,谁说大海深?
那浅的比世态更浅,深的如我心般深。
我的心先已老去,不再追逐章台的草(即追求浮华)。
寄语给知心人,写下这封信已足够让我满足。

注释:

  • 沟浍:指沟渠,水流较浅的地方。
  • 沧溟:指深邃的海洋,象征着深远的情感。
  • 世态:指社会的风气和人情世故。
  • 章台草:古代指的是章台(指歌舞之地),常用以比喻追求浮华的生活。
  • 故书:旧时的书信,表达情感的载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其诗多描写人情世态,关注内心情感的变化。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诗人可能面临人生的困惑与思考,试图通过对比内心与外界的关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前韵再寄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沟浍”和“沧溟”的对比,引入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谁言”开篇,似乎是在质疑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接着用“浅不如世态,深汪如我心”表明自己内心的深邃与复杂,反映出世态的浮浅与虚伪。接下来的“我心先齿老”则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与无奈,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内心经历了太多风雨,早已不再年轻,随之而来的“不踏章台草”则表达了对追求浮华生活的拒绝,诗人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最后一句“寄语知心人,故书足自饱”则是对知心人的一种情感寄托,表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真正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言沟浍浅,谁言沧溟深”:质疑他人对事物表面的看法。
    • “浅不如世态,深汪如我心”:世态的浮浅与自己内心的深邃形成鲜明对比。
    • “我心先齿老,不踏章台草”:感慨内心的老去,不再沉迷于表面的繁华。
    • “寄语知心人,故书足自饱”:向知心人表达情感,寄托内心的满足。
  • 修辞手法

    • 对比:沟浍与沧溟、世态与心情的对比,突显内心的复杂与深刻。
    • 比喻:用“沟浍”与“沧溟”比喻人情世态的浅薄与内心的深邃。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情世态的思考与对内心情感的重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沟浍:象征着表面的肤浅,暗示世态的浮华。
  • 沧溟:象征深邃的情感,代表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刻。
  • 章台草:象征浮华的生活,暗示诗人拒绝追求外在的虚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沟浍”与“沧溟”分别象征什么?

    • A. 浅与深
    • B. 喜与悲
    • C. 富与贫
  2. 诗人对“章台草”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无所谓
    • C. 拒绝追求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浮华与真实的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陈著的作品都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但李白的作品多表现豪放与洒脱,而陈著则更加内省与细腻,通过细致的情感描写,展现对社会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立夏后大热偶书 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 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一 季冬立春后有雪呈诸公 除夜呈抑之 古镜 乐仙观 怀庐山旧隐 春暮忆别 陇口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怛然失色 白字旁的字 血栓 打气 糹字旁的字 温香艳玉 三框儿的字 睽索 尖嘴猴腮 大肆厥辞 烛结尾的成语 赃秽狼藉 缪说 衣字旁的字 东洋大海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