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紫阁无名新罗头陀僧》

时间: 2025-07-30 05:58:05

诗句

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

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

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5:58:05

原文展示:

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 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 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

白话文翻译:

棕床已经自己支撑,野外露宿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呢? 在广阔的大海上,有谁与我一同度过?在空旷的山林中,与虎为伴同行。 身心都超脱于尘世之外,白发在宁静中自然生长。 紫阁中的人来向我行礼,无名之人也因此有了名。

注释:

  • 棕床:用棕榈叶编织的床。
  • 檠:支撑。
  • 野宿:在野外过夜。
  • 大海谁同过:在大海上航行时,有谁陪伴。
  • 空山虎共行:在空旷的山林中,与虎为伴。
  • 身心相外尽:身心都超脱于尘世之外。
  • 鬓发定中生:白发在宁静中自然生长。
  • 紫阁:指高雅的居所或学府。
  • 无名便是名:没有名气的人也因此有了名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超然物外为主。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或游历过程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而作,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野外露宿、大海航行、空山与虎共行等场景,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则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棕床已自檠,野宿更何营。——棕床自己支撑,野外露宿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呢?
  2. 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在大海上,有谁与我一同度过?在空旷的山林中,与虎为伴同行。
  3. 身心相外尽,鬓发定中生。——身心都超脱于尘世之外,白发在宁静中自然生长。
  4. 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紫阁中的人来向我行礼,无名之人也因此有了名。

修辞手法:

  • 拟人:“棕床已自檠”中的“自檠”赋予棕床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
  • 对仗:“大海谁同过,空山虎共行”中的“大海”与“空山”,“谁同过”与“虎共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棕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大海:象征广阔无垠的世界。
  • 空山:象征宁静与孤独。
  • 虎:象征力量与野性。
  • 紫阁:象征高雅与学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棕床已自檠”中的“自檠”是什么意思? A. 自己支撑 B. 自己编织 C. 自己使用
  2. 诗中“大海谁同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恐惧
  3. 诗中“无名便是名”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名利 B. 自然 C. 学识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寄紫阁无名新罗头陀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但顾非熊的诗更多了一层对名利的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老人行 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次韵潜师放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菩萨蛮·回文 次韵前篇 雨中明庆赏牡丹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观子美病中作,嗟叹不足,因次韵 失题三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词不达意 闳大不经 中注 户字头的字 知足常足 不拔之柱 斤字旁的字 穷极无聊 亠字旁的字 包含棘的成语 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招财进宝 驳面子 立刀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湮坠无闻 细针密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