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5:15
九日
作者: 方回 〔宋代〕
楼前楼后独徘徊,
便当登高百尺台。
海内共知吾辈老,
江南未见菊花开。
细思去岁人谁健,
遥想中原雁已来。
我似少陵亦赊酒,
不妨剩举两三杯。
在楼前楼后独自徘徊,
不如去高处登上百尺台。
全国的人都知道我们已年长,
而江南的菊花还未开放。
仔细想想去年谁还健在,
遥想中原的雁已经飞回。
我如同少陵的诗人也想借酒消愁,
不妨再举起两三杯。
方回,字少谷,号啸天,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在此时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感慨时光的流逝和身边人的变迁。诗中不仅有对时节的描写,还有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九日》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独自徘徊于高楼之上,心中涌起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去年的怀念。开头的“楼前楼后独徘徊”,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而“便当登高百尺台”则暗示了他渴望通过登高来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海内共知吾辈老”的一句,直白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诗人已不再年轻,这种对老去的自觉使得他不得不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紧接着“江南未见菊花开”,则以自然的变化来映射人生的无常,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未开说明时光尚未到达,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在反思去年的“人谁健”,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的友人,也在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生活。最后一句“我似少陵亦赊酒”则将王维的形象引入,表示诗人想借酒消愁,虽然时光不再,但仍愿意借助酒来释放内心的感慨,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与感悟。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孤独情绪及对过去的追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借酒消愁,珍惜当下。
诗中提到“百尺台”象征什么?
“江南未见菊花开”暗示了什么?
诗人借用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来表达借酒消愁?
王维的作品通过亲情与人际关系反映了温暖的情感,而方回则以个人的孤独与时光流逝为主题,展现出更深的思考与哲理,体现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